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有人说这是咪咕事件华为云对阿里云的回应?

2018-06-25 07:55
阿明观察
关注

围棋有黑子白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胜负的过程就是博弈,不是你死我活,就是鱼死网破。至于谁先谁后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全局的胜利。

——题记

看到这个截图,有人说这是咪咕事件华为云对阿里云的回应?我看不见得,还有深层次含义,你们觉得呢?说说你的看法。

为此,业内部分专家和资深人士在“全球云观察”微信群里互相讨论了一番,发表了自己的一些观点,这里简单梳理一下,希望观点的共鸣对各位亲有所启发。

业内做企业级存储方案的朋友评论说:看来我们还有机会。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企业级领域的IT厂商对于行业用户的熟悉与服务支持的熟念,自然还可以在企业用户云化过程中继续获得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首先,业内资深人士分析指出:如果是华为云咪咕事件,那么咪咕本身就是个互联网公司,刚好应该说华为云不懂互联网公司业务需求。

如此看来,任何一个事件都是可以翻云覆雨的,当华为云看到A时,阿里云也是可以看到B的。只是各自看到的那一面能否成为自己业务发展的真正优势与力量,那就另当别论了。

因而两者之间的较量,需要全面来看看。

对于指出阿里云、腾讯云等互联网系云进入政企行业领域存在文章开头截图那样的三大缺陷,这些观点你们认同么?真的是互联网公司的公有云进入政企行业存在水土不服么?我不太信。

然而业内人士却有认同这些观点的,互联网转型做厂商有个过度的,这个观点不无道理。公有云盈利模式很简单,政企金融等大客户套路就是不一般的深。

在亲历过互联网公司进入政企行业发展过程的业内人士Brian指出,从传统厂商的企业服务支持到互联网厂商的转型,公司文化、产品定位、销售思路的差别不止一点点。

但是,业内朋友张胜军却认为,像阿里、腾讯互联网公有云厂商,已经在与政府客户深入沟通交流,了解用户业务与应用。

也就是说,阿里云、腾讯云已经借助各种方式切入到了政企领域,只是目前的客户数量和规模还没有大到颠覆新华三、华为、浪潮、曙光等厂商在这个领域耕耘多年的格局。

当然,文章开头明确指出了互联网云的三大劣势,剑指阿里云、腾讯云等互联网云在政企领域的弊端。联想一下,或许这就是咪咕事件华为云对阿里云的回应么?

Brian再次指出,咪咕事件其实有点被夸大了,咪咕本身也有一定的经验问题,毕竟这是第一次全球性体育热点赛事的直播,俄罗斯世界杯的关注度在中国也很高。

根据数据统计,2018俄罗斯世界杯当晚高峰3250万人同时在线观看,要知道,2017年一线视频直播最高同时在线人数也不过是2310万。

由此来看,咪咕事件被借题发挥做文章也就很大可能了,或许这就是品牌之战必须的手段吧。

现实情况表明,现在很多政府都要求上云,市场上总体硬件产品需求太少了,华为、新华三、浪潮等冲到一线也容易让人理解。只是政企行业拓展的水太深了,互联网云切入这个领域,看似让之前的IT厂商紧张了起来,其实,互联网云进入政企领域过程中优势虽然也有,但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这两年来,互联网云都在转型做行业服务,大型互联网公司的技术能力还是可以的,可是技术能力与产品化是两条路线,两者融合得好,可以很快凸显起来,融合得不好,中标政企项目越多烂尾楼情况就会越多。

奇葩项目各种存在,烂尾楼例子不少,只不过有些还在缝缝补补又三年。看起来这与互联网云的成长过程有点相似,产品服务更新迭代迅速,带来的用户体验可能会更好。但后期对烂尾楼项目的再开发与技术支持过程中,会耗费互联网云优秀技术工程师不少精力,自然会影响到其他需要支持的服务上。

因而,对于大型互联网公司来说,比如阿里云有大团队可以去解决某个政企用户的问题,缝缝补补再三年也可以有团队去做。这都需要资本与技术团队的真实力才能执行与实现。只是针对用户再几年的技术服务过程的话,其中的变化太多,市场不等人的,因而阿里云面临在政企用户领域拓展的挑战优势明显的。

在针对政企行业发展过程,其实华为在软件方面的投入蛮多的,却很难像做到华为硬件那么优秀,尤其软件解决方案上的不完善值得注意和重视。

诚然,华为一家ICT公司不可能拖起用户的整个信息化建设,不可能将用户遭遇的问题全部搞定,分工合作自然是有必要的。只是对于华为这一家公司来说,政企大项目都大部分由华为直投,可能更多的原因还是合作伙伴的技术实力不能真正搞定华为的硬件与软件在用户端部署应用后出现的问题吧。打铁还是自家的硬,因而合作伙伴的价值更多是作为了华为产品销售与品牌推广的工具。

显然,为了政企大项目的成功,华为、新华三、浪潮等厂商还是希望从底层到上层应用实现整体的集成,这样的思路自然让集成商SI情何以堪。看起来集成商被剥夺了自己的机会,但事实上集成商这几年真的的过得差么?大家可以看看太极股份、荣之联等等就略知一二。

当然不得不承认,这些都是大型集成商才会活得更好,小集成商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自然很不好过了。大集成商业务拿单不错,然而也面临业务转型的难题与挑战,同时还要与IT、云等大厂商进行博弈。

按照行业用户整体发展的思路,业务的创新变化永远会向前推进,那么应用的复杂性自然不会降低。因此,软件开发商ISV可以扮演的角色,或许将成为互联网云与企业级IT厂商的好助手,未来还是ISV将会过得更好些。

政企市场整体规模还是比较大的。另外一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政务云基础设施市场的投资规模达到73.9亿元,预计到2020年,投资规模将达到163.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1.9%。所以,政务云已经成为中国云计算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政府行业IT投资的主要去向。

这只是在政务云一个方面就蕴藏了如此大的市场规模,这就说明了政企市场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包括浪潮、华为、曙光、新华三、腾讯云、阿里云、Azure等等。只是目前大家的主要目标锁定在了新华三、曙光、浪潮、华为(云)、阿里云、腾讯云、中国电信这7个代表中,尤其以华为云与阿里云之间的敏感与紧张备受业界关注。

同时网络消息两则显示:

近期政务云领域大单频现,公有云市场竞争逐渐从互联网转移向政务云。中国电信、华为软件、浪潮软件成为最终赢家,将为全国26个省市机关事业单位提供公有云服务,150万以下的云服务可省去招投标过程,直接向以上三家厂商下单采购。

从IDC发布的《IDC MarketScape:中国政务云市场厂商评估2017》报告可以看出,2017年华为、浪潮、新华三成为中国政务云市场的首席玩家。

这就让互联网云在政企领域的未来活路似乎难以想象了。甚至有业内朋友强调说,别太迷信阿里云、腾讯云,互联网云已经差不多有80%的员工在聚焦私有云了,他们自己吹的泡,发现政企不买账,准备悄悄打完仗就走人。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现在正值企业级IT厂商转向云、云厂商转向企业级IT的过渡期,也可以叫混沌期。这个时候创业机会不少,浑水摸鱼积累政企用户第一桶金不是没有可能。无论是IT厂商进入云领域还是云厂商进入IT领域,都逃避不了用户业务变化带来的应用、硬件更新迭代与升级的挑战,其中伴随实际体验的风险应该是挑战中的挑战。

因此,在这个过渡期内,任何一个企业级IT厂商触云,还是任何一个互联网云厂商触政企行业,其中的变数都非常多,毕竟大家都是开始重金投入,重兵把守,相互之间的渗透也会更多。

业内人士谢红军近20年左右行业IT从业,他感叹道:IT也许该翻篇了。感觉是产品时代过去了,市场还在,客户数量在收缩,利润空间在快速紧缩。客户倾向公有云大多是是因为私有云体验差,上了公有云是想把设备、运维、升级都委托出去,实际上服务获得感即质量似乎更差。客户、厂商、SI、产品分销在博弈中开始乱套,背后是客户不客户、厂商不厂商、渠道不渠道,大家都在方向迷失中,大家又都在喊政治正确的口号。

诚然,在这个过渡期中,混战一团在所难免。

现在是华为云、阿里云、腾讯云等有志于政企行业领域的云与IT厂商相互学习的过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挖我的人,我挖你的人。经过了混沌期之后,然后当互相都彻底懂了对方的时候,竞争格局自然就会更加清晰了。

只是在另外一位业内人士看来,政务云市场华为冲得非常猛,新华三、浪潮表现一般,而阿里和华为都不是政企领域出身,天天做项目打单子,政治正确也是必须的了。所谓出身贫寒,必须觉悟高才能有上升通道。

其中还存在一个问题,非中立的云厂商始终难以让政企行业用户放心。所谓中立,就是没有动用户数据前科的就是中立。从当下来看,谁敢去欧洲试试2018年新发布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GDPR)谁就算中立。

公开的信息显示,目前AWS、Azure、华为云符合GDPR规定,其他如阿里云、百度云、腾讯云等云厂商是否也符合GDPR目前还没有看到官方直接的公布。

因此将此话题回归到政企行业的开拓上,无论是互联网云厂商还是企业级IT厂商,这场博弈还没有结束之前,谁胜谁负的定论不宜下得过早,考虑全局博弈,赢得全局胜利才是大方向。一个项目的抢单成功,就是一个点的胜利,就是一个棋子的胜算,高兴一时无可厚非,但这不代表成为全盘的赢家。

政务云、政企行业云等都属于私有云范畴,这个领域最初是企业级IT厂商帮助企业、政府云化的领域,现在也成为了互联网云厂商的必争之地。

其中自然包含了私有云、公有云两个方面的发展趋势,从行业大趋势来看,私有云的存在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在政企行业将是一个主要的IT云化模式。公有云要实现对于政企领域的覆盖,遭遇私有云模式的竞争是必然的。因此,在选择公有云模式还是私有云模式的云化中,政企行业的选择主流在3-5年内依然以私有云为主,至少在中国行业中如此。

按照互联网云发展之初的定位,对于私有云的涉猎不是目的,但是在中小企业用户上云已经不成问题的情况下,互联网云所要覆盖的重点必然要转向行业私有云方面。只是需要历经行业应用的各种挑战,以及在新旧IT交替与云化的过程需要填补行业大坑小坑。

也就是说,政企行业的云化过程必然成为了公有云厂商、企业级IT厂商以及什么都做的厂商提升自身技术服务能力与行业方案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最大攻坚领域。

诸如咪咕事件的发生,其核心问题依然还是具体的整体经验上,随着时间与行业云化的加深,这样的问题会遭遇更多,因为并不是每一个行业用户云化都是可以复制的,遭遇的技术细节问题都会影响到用户的客户体验。

如此分析来看,只有考虑全局的公司,才能真正赢得未来。所谓全局包括:资本、技术、研发、产品、方案、服务、渠道、市场、品牌、战略、口碑等可以构成这场博弈大棋局的每个方面。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云计算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