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京东云正经历有史以来的最大挑战

2024-04-15 11:45
新眸
关注

没法出色的京东云,可能还会重蹈过去边缘化的命运。

作者|鹿尧

编辑|桑明强

云计算市场里,京东云似乎是个另类。

单论风格,不同的国产云厂已经非常鲜明。百度云的定位是智能云,讲云智一体和AI;阿里云是公共云,依靠电商体系容纳了大量的客户,市场份额即使跌了也还有30%;腾讯云历经多次变革,但游戏、文娱依旧是坚挺领域;华为云和运营商云在泛G端有多吃香,这些也不必赘述。

同样是互联网大厂的产物,2021年,成立五年的京东云提出要在未来3年里做“最懂产业的云”。

从广义上讲,产业指的是国民经济中的各种生产部门,包括农业、工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各个行业,范围非常的广泛。京东云要切入产业,提出了所谓的“数智化供应链”:帮助尤其是传统行业的供应链转型,从生产到流通,各个环节的数据打通,云在其中起到算力支撑的作用。

那段时间京东云“产业云”的战略定位喊得非常响,接连发布了混合云操作系统“云舰”和基础技术产品,以及大宗商品数字仓库解决方案及大宗产业链升级方案。京东云迫切需要向外开放,而不是仅作为京东的附属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并没有像阿里那样公布过旗下云业务的财务数据,外界对京东云的经营状况无从得知,其对外话术总围绕“支撑万亿级电商交易,实现京东订单100%云上完成、业务全量上云”这几点,外界猜测,原因是京东云的实际营利情况与预期相去甚远。

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等在国内维持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时至今日,仍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描述京东云的变化和现状。产业云的定位似乎没给它带来足够的差异化。竞争对手的优势不是京东云的强项,但京东云的业务,市场上不乏替代者。

01

云计算又来一波降价潮

3月份以来,云计算赛道里最热闹的事都围绕降价。

先是阿里云官宣史上最大力度的降价:全线下调云产品官网售价,平均降价幅度超过20%,最高降幅高达55%。紧接着京东云当晚发文称“随便降、比到底”,和电商打价格战的玩法如出一辙,包括计算存储和网络的全系公有云产品都支持全网比价。

云计算这种对普罗大众来说似乎还很高深的科技,在降价的热潮里已经流向了直播间,和洗面奶袜子一起,以一台云服务器标价99元、2TB云盘每年199元的方式迅速上链接。这种用C端的模式卖B端产品的行为,起初行内行外人都有些看不懂,但阿里云和京东云都先后展开了实操。

他们瞄准的客户群体很清晰,一些尝试自己做网站的个人,比如学生和独立开发者会有些自己开服的需求;还有一些小微初创企业,预算不多,用公有云比自建方便又便宜。当然更重要的是拉新获客,造势得声量,即使小白什么都不懂,但也借此机会认识到有阿里云/京东云。

云计算降价本不是什么新鲜事,为了扩张规模,十年前AWS就曾连续三年每年降价10次以上来获取市场份额。不讨论价格下降会给服务质量和水平造成什么影响,这背后至少透露出一个现实,国内的公有云没什么秘密了。

大家的基础产品功能都大差不差,也没什么新的亮点,从云主机,到对象存储和各种数据库,以及云厂推的各种拖拉拽建站模版,都已经同质化到可以直接上链接卖标品的程度。

根据京东云主页信息,其提供的产品大致分为以弹性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主的技术类产品,其次是以企业服务、智能客服、金融科技等非技术类产品。放到整个行业中看,这些产品的竞争力并不大。

据华泰证券分析,传统IaaS产品同质化,云厂商竞争逐渐转为价格竞争,对比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的部分底层技术,厂商间的底层资源和前端同质化明显,使得整个IaaS厂商的定价能力偏弱。

在面临阿里云与京东云之间选择购买相同产品的问题时,多数人可能更倾向于选择阿里云。尽管偶尔也会出现宕机情况,但其成立更早规模庞大、技术成熟且价格适中,自创立之初便致力于为无数中小微零售企业提供服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相对而言,京东云虽然有着宏大的“产业云”定位,专注于供应链领域,但给大众的印象可能略显抽象和模糊,尚未有特别引人注目的成功案例。

就像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的,京东云长期处在行业与大众认知的隔离带上,根源就来自它的定位尚不明确。人云亦云,业务上出现喧宾夺主的味道,这背后往往会反映出,一家公司对所处市场缺乏独立清醒的认知。

02

和国内市场的错位和误判

在云计算领域,国内外的差距很大。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1年公布的数据,SaaS和PaaS共同占美国公有云的约80%,而在中国仅占26%,此外,这个数字还在缩小。

从行业数据看,尤其前两年,阿里、腾讯的公有云业务增速明显放缓,但另一边,移动、电信、联通云业务同比增长达到100%,说明在政企、金融和工业方面,运营商云业务更得到青睐,政企等大客户,对标准化要求不高,倾向定制,以至于中国市场的私有云占比一度高达40%。

其中SaaS和PaaS的关注度之所以不高,已经有了比较公允的解释。习惯使然,国内企业关注增长而非效率,很多公司在激烈竞争中,更关注如何增加销售,而不是怎么节省成本或者改进工作流程,这和美国在IT革命之前就经过整合的现实不太一样。

除此以外,国内基础设施云化率比较低,也限制了 SaaS的发展,客户给无形数字服务付费的意愿,劳动力成本,中小型企业生命周期,这些都是影响因素。

相比之下大部分国内企业,都希望从头开始建立自定义应用程序,而不是使用外部应用程序,或者内部缺乏具备专业知识和云计算迁移经验的人才,在管理和开发云技术方面能力有限,他们更亲睐IaaS。

所以在供应方,包括阿里云、百度云、腾讯云,国内成熟的云厂商大多遵循“先云基础设施(IaaS)后搭建应用生态(PaaS+SaaS)”的发展路径,扮演基础设施提供者的角色,意图让存储、带宽、算力、服务器自研像水电一样,在IaaS层建立了自己的竞争优势。

这样做的好处是,当云服务达到一定规模时,固定成本如硬件投资、数据中心建设等可以被更多的用户分摊,在大量采购硬件设备的时候,也可以获得更优惠的价格。理想情况下,因为公有云厂商能提供更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所以在留下足够利润的前提下,可以向公众提供比传统IDC价格更有优势的服务,获得相对稳定的收入。

另一方面,由于IaaS层的技术门槛较低,各大云厂提供的服务相似,因此竞争的关键在于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规模和成本上,谁能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大规模的服务,谁就更有竞争力。京东云作为后来者,虽然“产业云”的定位拥有场景优势,但并不意味着能够直接转化为市场份额。

在这种状态下,京东云生态业务负责人刘子豪曾公开表示,他们着力点和同行并不一样。“中国云计算IaaS为主,别说私有云了,公有云市场都是IaaS为主。但在西方成熟的云市场,SaaS才是主流。”在他看来,京东云选择以SaaS为侧重点,是因为未来中国云市场也将会从IaaS向SaaS为主转变。

但京东云还没等到这样的转变,内部的定位就调整再调整。刘子豪的判断停留在了2018年,后来随着SaaS业务大咖高礼强卸任京东云总裁,曹鹏接任一号位后,京东云近两年明显加快了在IaaS、PaaS板块的拓展,产品技术上推进混合多云的进展。

如今来看,在IaaS领域,京东云没有实现弯道超车,在SaaS领域,也没有代表性作品。形成对比的是,腾讯文档和腾讯会议已经成熟,阿里云虽然在2019年表示不会涉足SaaS,但旗下的瓴羊服务听起来就像另一个名字下的非常相似的东西(阿里巴巴将其称为DaaS数据智能作为一种服务)。

03

组织动荡与战略摇摆

据了解,一开始刘强东决定做云,是因为看到了国外估值10亿美金的文件同步工具Dropbox。不过这里有个认知差异,Dropbox本质上是面向个人的网盘工具,但云计算更偏向一种基础设施,主要面向B端客户。

相比其他家,京东云上线靠后,正式被作为产品推出在2016年4月,彼时阿里云已拥有超过230万用户,在孙权的带领下维持三位数的营收比增长。

京东云的首任主管何刚,曾是盛大云计算公司的CEO,早在2014年他提出过三步走的计划,先是内部私有云化,接着等有商业价值后卖公有云,最后整合社会、企业资源形成大社会化平台。不过由于内部的频繁变动,京东云始终没等来大的发展机会。

在一次次技术原因导致的宕机事故后,微软亚太科技董事长申元庆接替何刚的位置。前领导一走,原业务就凉了,在申元庆的带领下,京东云员工数量激进增长,重点搭建云基地,向外扩张商业化一跃成为大事。

当时京东云被定位为电商、物流和金融科技之后京东的“第四驾马车”,不过实际情况是为电商和金融业务打辅助,包括同一时间提出的一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如电商云、产业云,也都是为内部业务量身打造。

2018年,用户达到30万的京东云定下了8000万的营收目标,是上一年的8倍,和阿里云、腾讯云同期213亿、91亿的实际营收相形见绌。

但到次年,京东云又传闻与金山云商议合并、整合百度云资源,三家一起保三争二。对于这件事外界看法不一,据有知情人士透露,是京东想放弃云业务,将硬件资产变卖后寻求接盘。也有人认为,刘强东不会轻易放手一个大市场,即使金山的游戏和办公数据能够补短板,也不愿仅担任战略投资者间接参与。

随着合并无疾而终,被寄予厚望的申元庆再次出走,京东云由自家集团副总周伯文暂时兼任,接着京东云、AI事业部、京东物联三家又合并成京东智联云,几乎是又回到了刚成立那会儿内部云的状态。

等到突发蚂蚁暂缓上市,而同期京东数科的招股书显示,来自"白条"和"金条"的信贷业务,合计收入占比近43%,为此一些投行券商认为,网络小贷监管新规有可能同样制约京东数科上市。

京东云再次发挥了作用。2021年京东将云和AI业务与京东数科整合,成立京东科技,意图淡化金融色彩,突出云计算的技术路线,起到充当门面的效果。云计算是个极度烧钱且成熟周期慢长的苦差,不过据统计,京东在2017年宣布技术转型后,截至2021年底,累计的研发投入仅800亿元,远低于阿里云一年的投入量。

伴随云厂逐渐告别高速增长,据Canalys数据,过去两年国内云计算市场的增长只有10%左右,而折腾了这么久的京东云,还没有脱离掉同质化的泥淖,大部分依然用于内部消耗;其次随着蚂蚁等互联网金融的罚款靴子落地,监管风波已逐渐接近尾声。

京东云是否会像阿里云那样成为支撑起阿里增长的另一极?就目前来看,答案很难乐观,甚至它能不能继续作为京东科技的门面,也需要打个问号。市面甚至流传着一个说法,京东云注定会沦为集团弃子,毕竟在京东云之前,还有“美团的公有云宣布停止向用户提供服务和支持,转为内用”的前车之鉴。

       原文标题 : 京东云正经历有史以来的最大挑战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云计算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