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云计算流派战争:硬件出身终失意,他们只是太老了

2019-01-22 11:46
来源: DoNews

不同的基因

或许在广大硬件厂商们做出选择之时,也曾在自主研发这个选择上举棋不定,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这和代表着传统IT行业的硬件厂商自身基因上的劣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条条大路通罗马是不假,然而抵不上有人出生在罗马。

互联网公司基本上都是天生长在云上的,无论是电商还是社交软件或者大型游戏,这些都是天然的云计算能力,时刻都在历经这些巨额流量洗礼的互联网公司在进行云计算服务时自然得心应手。

在云计算市场上始终名列前茅的亚马逊是电商平台,近几年来迅猛直追阿里也是电商平台。无论是国内的双十一还是618,亦或是国外的黑色星期五,其前后一段时间内积累的巨大购物意愿往往会在一天之内得到尽情释放,往往会为服务器带来巨大的挑战,使各大电商不得不对其服务器进行持续不断的升级。

另一方面,企业选择云计算服务的在意点是“安全”,否则稍有不慎,往往核心资料会损失殆尽。电商起家的互联网公司往往都是率先解决了“钱”的安全问题,“数据”的安全自然也就有了保障。

社交软件或是大型游戏的运营,同样可以为互联网公司的云计算业务奠定基石。它们服务器所承载的负荷峰值或许不如电商网站,但需要保障绝对的稳定性,对于各种突发状况早已屡见不鲜,拥有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对于这些,站立在地面上的硬件公司只能抬头仰望,却举目见云,不见希望,没有类似运营经的他们一但遇到大规模面向用户的项目,就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衔尾蛇的尴尬

除了自身能力问题之外,对于硬件厂商来说,最为尴尬的一点在于若是大力发展云计算,势必与自身原有的业务产生冲突。就像一条不断吞噬自己的衔尾蛇,凭借吞噬自己的身体成长。在古老的炼金术领域,衔尾蛇表征着物质的循环,但在这里它象征的寓意显然不是形成业务闭环那么美好。

在传统硬件模式的架构下,如果需要更高处理能力或是更大存储空间,用户通常会选用纵向扩充模式,也就是采购更高级、更强大的服务器来实现,比如选择大型服务器或高端小型机。随着应用规模越来越大,用户便不得不选择再次升级硬件设备。

新客户源源不断涌入,旧客户需要持续升级,作为设备供应商,以硬件产品为利润来源的设备公司自然十分乐意看到这一幕。

但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转向云计算,必定会对传统硬件厂商们造成重创——如果用户纷纷投向云计算怀抱,不再进行硬件设备采购,取而代之的是采购云计算供应商提供的服务,设备商们的饭碗也就不保了。

无论是Amazon还是Google,他们开始创建云计算的初衷都是为了能够降低硬件平台的成本,使用标准化、低成本的硬件,然后通过软件方式进行横向扩展来构建一个大型而且稳定的计算平台。当用户将数据统一保存到云服务商的机房,云服务商便会采用虚拟化等技术来提高硬件设备的使用率,例如2006年英特尔IT部门采用虚拟化后,服务器整合比是8:1。

不仅仅是传统硬件厂商,转型云计算的硬件厂商则更为尴尬,前者有硬件技术与制作工艺作为护城河,但后者发展云计算则有种自毁长城的味道。

互联网公司做云计算是基于自身基础业务而展开的多元化,而硬件公司做云计算,则需要怀着壮士断臂的信念牺牲自己已有业务——不仅每多一个云服务客户就会少一个硬件客户,而且和更新频繁利用率、利润双高的硬件相比,云不仅便宜而且利用率还低。互联网公司们没能夺走的优质用户却被他们自己赶走了

上市公司最看重的便是利润,自然不会轻易去做赔本的买卖,所以许多硬件厂商在发展云计算的战略决策上会举棋不定,犹豫不决,最终错失良机,逐渐退出云计算的历史舞台。

自2006年8月9日,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在搜索引擎大会首次提出云计算概念之后,软件公司与硬件公司之间这场战争已经持续了13年之久了,即将以代表着互联网的软件公司们的胜利而拉下帷幕。

这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败者或许败得心存不甘,但胜者绝对胜得理所当然。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