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第二:阿里云营收213.4亿元
43家
中国公有云厂商
2018年收入利润
深度分析|系列报道
排名第二:阿里云 213.4亿元
2019年1月30日,阿里巴巴发布2019财年Q3财报。财报显示,2018年(1月-12月)阿里云营收规模达到213.6亿元,首破200亿元大关,2017年这部分收入为111.7亿元。
公有云发展时间越长机会就越多,然而在云计算技术相对成熟的当下,时间早已不是拉开竞争的差距。阿里云在2017年收入破100亿元左右,但是亏损20亿元左右,其中有16亿元是股权激励支出,除去这个部分基本接近盈亏平衡。这说明阿里云无论是人才、硬件、生态投入都比BAT的另两位力度要大得多。
在云的投入上,阿里云一贯的作风就是:真金白银,真枪实弹地加油干。
不过,在统计分析阿里云收入的时候需要明确一下:阿里云是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的简称,而不是阿里云公有云的简称。
业内人士分析,如今来看,BAT里面的B、A、T三者的公有云市场规模差距不是一般的大而是很大。虽然看到阿里云的增速在减缓,但体量没有缩小的情况下,依然接近100%的增速,不知道百度云和腾讯云怎么去赶超又怎么去拔高?拔苗助长的小动作,终归算不得数。
不过,现在公有云实现高速增长确实越来越难了,特别是阿里云体量大了,后面增速就不容易了。阿里云2018年增速有所减缓,相对于2017年收入,增速没有达到一倍。
曾有人这样分析过,阿里云纯粹的公有云服务收入占比不到一半,CDN和专有云等业务收入加在一起超过了一半。虽然这样的估计有一定的出入,但从中可以看出,阿里云的收入中,CDN和专有云等业务贡献也已经占了重要的地位。
阿里云面临的挑战就是,吃透公有云服务市场绝对份额的同时,进入企业级领域,让阿里云小云(非公有云那部分业务)然后吃掉企业级领域每年保持增长的量、吃掉企业级领域中做得不好的厂商的量。
阿里云进入企业级领域面临的困难是:金融、政府等行业领域需要更专业的专家型咨询,以及这些领域的专业销售(懂行业用户的规则),这些人才队伍的搭建从Dell EMC、IBM、华为等传统IT公司去挖人,还面临这些挖过来的人如何适应阿里文化,如何将行业以前的惯性思维有所更新迭代,升级装入阿里云专有云的内容。
销售和咨询队伍搭建好了,具体实施、部署、服务的队伍也是存在一定的挑战,因为企业用户所谓的私有云和阿里云之前的实施部署方式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
所以阿里云面临一个临界点的挑战:就是在组建好自己的销售、咨询、服务队伍后,在企业级业务还没有完全实现高速增长前,其面临的压力必然不小。当然,压力大,机会才能大。
几乎所有地球人都看重的大趋势,各行各业都在云化。但这将会云化成公有云还是私有云,就看行业自己的特点和发展了。因为用户的业务不同,也不可能“霸王硬上弓”强上公有云。
最后还是会分化成两个用户阵营,如现在的新旧IT一样。一部分公有云应用占比主要的用户;一部分私有云应用占比主要的用户。可是,想要用户一半一半地采用公有云或私有云,就很难办到。因为实际情况和想当然必定大不相同。
最终依然要看企业用户应用中涉及的具体业务,哪种业务应用占比高,自然会不得不采用哪种云,或是公有云,或是私有云,或是混合云。
当然,对于公共云标杆企业阿里云来说,2018年总体收入即然实现超200亿元的目标,那么2019年将面临更大的目标任务和增长挑战。希望这一切都可以化作未来这一年中阿里云发展奋进的动力。
连载报道,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编辑评论:Aming
对此,你怎么看?
欢迎文末留言评论。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2025.8.1立即下载>> 《2024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蓝皮书》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先进激光技术博览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全数会2024中国深圳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