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才云CEO张鑫:成本已不再是中国企业出海的唯一优势

2019-11-26 16:44
来源: 粤讯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和国家“一带一路”等政策的支持引导下,各地积极落实中央推进企业“走出去”的部署,使中国企业在全球化上取得了不凡成绩:对外直接投资位列全球第二,“中国智造”走出国门,参与全球竞争。

然而,在走向全球化的道路上,中国企业也面临着诸如国际人才缺乏、异域文化冲突、合规风险、社会责任等挑战与困难。能否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将决定本土企业能向外走多远。

日前,在微软企业出海峰会圆桌论坛上,才云科技创始人张鑫博士会同钛资本创始人兼合伙人周鹤鸣、光启元科技华南大区总经理王常乐、PingCAP 创始人黄东旭和华创资本企业软件投资负责人王罕,共同探讨了对助力企业“走出去”的思考。

才云科技 CEO 张鑫博士(左二)

王罕:首先欢迎大家来到今天下午的圆桌论坛,也感谢微软的邀请,可以向大家学习当今世界上最成功的软件企业对商业的思考。“陆止于此,海始于斯”,这里我用两个人生终极问题开始论坛:你是谁?你从哪里来?

张鑫博士:大家好,我是才云科技的 CEO 张鑫,才云是一家基于以容器为代表的云原生技术,向企业提供融合应用管理与 AI 训练的新一代中台的企业。

容器,相信这个概念大家都不陌生,它是新一代虚拟化 PaaS 的技术。才云始终致力于在容器之上构建一套中台,帮助企业快速打造业务的构建和管理系统。同时,随着企业业务数据的积累,借助容器计算的敏捷性,在同一个平台上,我们也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去做机器学习、数据科学和神经网络智能化业务系统的开发和管理,实现海量数据的高性能分析和价值提炼。目前才云的中台已经服务了国内外很多 500 强企业。

至于我们从哪里来。才云团队早年在美国卡耐基梅隆和 Google 积累了多年云计算和高效计算平台经验,聚集了一大批国内外领域专家。之后我们决定回国,帮助中国企业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智慧大脑。大家如果有出海云端的需求或国内需求,欢迎找我们交流。

王罕:今天的主题是出海。的确时代不同了,以前我们中国称不上是一个特别发达的国家,但现在大家都在考虑出海这件事。这样的转变源于什么?中国的企业,包括中国的创始人,去到海外市场竞争的时候,咱们的优势又是什么?

张鑫博士:我先说一下我们企业为什么要出海。因为虽然才云是一家根植于国内的创业公司,但是我们的客户也有像肯德基、必胜客这样的国际巨头,才云也拥有帮助中国本土企业出海的经验,比如唯品会。

我觉得企业出海可能有两大原因。

第一,从创业公司的角度来讲,寻求更大的市场空间。我们才云做的是 ToB 企业服务,产品是属于偏基础设施类的,客观来讲,在企业 IT 建设之初,就软件采购的成熟度来说,国外,尤其是美国的企业,相比中国本土企业有更大的领先优势。所以从技术和产品无国界角度看,我们希望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

第二,先 Go China,再 Go Global,即把在中国积淀的领先经验带到国外去。我觉得出海的原因其实也回答了第二个问题。出海我们有什么优势?过去,美国在学术等各方面都比较领先,中国企业出海只有成本优势。但现在,我观察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大家一直在说的数字化转型。包括今天在座的很多嘉宾,我们开发的 ToB 技术型的产品,就是为了帮助中国企业去做数字化转型。而在国内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当前中国企业的转型力度是领先全球的,转型场景也非常丰富。

举几个例子,有一家美国的国际饮料巨头,它没有从美国开始转型,反而在中国和才云合作,尝试通过技术创新来升级业务效率。全球发卡量最大的银行卡组织,找到才云要在中国市场去做移动支付,比美国先进。中国独特的数字化转型土壤和丰富的场景,帮助我们本土企业打造出了更完善的解决方案,所以才云为这些巨头做的创新业务系统、AI 中台、敏捷的应用管理平台,现在开始被推广到美国乃至全球去复制。

所以,先 Go China,反过来再 Go Global,把中国领先的数字化转型成果带到国外去,扩大我们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国际影响力,这是从我们的角度看到的中国企业出海的第二个原因。

王罕:现在,公有云 + K8s 已经成为全球趋势。中国有自己的云,美国有亚马逊、微软,云上面这层 K8s 必将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请问张鑫,你是怎么看待 K8s 这个机会和你们业务的联系的?

张鑫博士:关于云计算带给企业的机会,我先补充一些内容,讲一讲我们才云自己的经验和认识。

大家知道,容器也好,容器上面的 KYC 也好,最早都起源于 Google。我当时也在相关的 Google 团队,在一线用 K8s + 容器管理着大概八十多个数据中心、上百万台服务器。直到今天,才云的产品仍深受当时我所在的 Google 团队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两大特点。

第一,容器是真的可以跑在任何地方,连接任何不同的物理环境。这之中包括大家熟知的虚拟化,但其实在 Google 内部,大量容器还是直接跑在所谓的裸金属上,我在 Google 的最后一年也做了很多关于公有云的工作,所以现在容器又跑在云端。我觉得容器就是中间的一个新的抽象层,可以被始终高弹性、高稳定地应用运行在不同环境,甚至不同的云上。

第二,容器可以做更多智能的事情。当时 Google 内部大约有 40% 的容器跑的是经典软件。什么是经典软件?大家提到软件公司,有些人可能一开始想到的是 JAVA,是 Go,其实在当下,机器学习、神经网络也越来越常见,我们的软件也在变得越来越智能。在那个时候,Google 至少有 40% 的容器是在跑大数据,是在跑 MapReduce,是在跑机器学习。软件应用可以通过容器分布在 1500 台服务器上,所以它甚至可以跑一个 Google Brain 的神经网络。

包括才云创业到现在,虽然我们根植于容器,根植于 Google 和 Linux,一方面我们可以去做线上业务云化弹性的管理,但另外一方面,我个人的一个见解是,容器还可以助力企业做更多智能化、数据驱动的业务开发。因为容器本身具有并行高效运算、敏捷、弹性的优势,可以充分利用昂贵的 GPU 设备实现高效虚拟化,可以为上层的神经网络做自动分布式训练,可以对模型线上的推理做弹性伸缩。包括贯穿整个机器学习和 AI 软件开发流程,容器也可以做 AI DevOps,帮助企业完成 AI 应用的持续、敏捷交付和部署。所以对于我们才云,容器一方面解决了企业上云的问题,企业可以利用 K8s 让自己的业务系统变得更弹性。另外一方面,容器和 K8s 也可以帮助企业去做更多更智能的事情。

王罕:好,我问最后一个问题。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微软跟合作伙伴一起出海,那么从你们的角度来看,大家觉得哪些资源和合作角度是特别有价值的?

张鑫博士:按我个人的理解可能有四个方面:第一是品牌,第二是渠道,第三是底层产品技术的赋能,第四是产品厚度的加持。我简单讲一下后两个。

所谓底层产品技术的赋能,我举一个例子。才云在为某个电商客户服务时,对方希望可以在我们的容器平台之上跑很多 AI 训练任务,这其实对底层的网络、存储等都提出了很强的需求。通过和微软的深度合作,借助微软给我们提供的一些能力,才云可以省去做底层优化的大量工作,为客户提供更稳定、更可靠的平台服务,把 AI 中台做得更好。

至于产品厚度的加持,作为一家创业公司,才云还很微小。虽然有一个主攻的拳头产品,但很多大企业客户有时候可能更想要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任何一家公司的产品都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所谓术业有专攻,这时,结合微软生态及其合作伙伴的产品,才云就有机会通过产品沟通、整合为客户提供更加强大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助力客户成功。我觉得这种合作具备很高的价值。

       王罕:Cool,感谢分享!也祝在座的各位朋友能够把握住这个时代的机会,都能顺利扬帆出海,书写自己的故事!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云计算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