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再次迎来元年的企业服务软件,为何遭遇水土不服?

2020-03-25 10:24
亿欧网
关注

“如果10年后我再有机会写一本中国企业史的话,我大概会把2020年定义为企业服务软件的元年。”第一季度还没结束,企业SaaS(软件即服务)便在知名作家吴晓波笔下迎来了自己的又一个元年。

放眼国内SaaS产业,真正意义上的SaaS市场每年规模不足200亿。消费级SaaS火热,企业级SaaS却称不上繁荣。除了OA、CRM等少数赛道已经出现白热化竞争,多个领域不温不火的同时仍然群龙无首。

企业SaaS率先在美国取得巨大成功,使得中美业态对比成为经典分析视角。比起聚焦元年之说有无争议,着眼于国内为何迟迟没能复制海外SaaS的成功,阻碍与催化要素是什么?又有着怎样的变动?应当是更有价值的落点。

谁不知道SaaS中长期利好?

聚焦于疫情带来的短期利好和长期改变,吴晓波将今年视作企业SaaS的一个节点。

短期的变化显而易见。疫情隔离期间,钉钉、腾讯会议和企业微信等软件占领各大应用排行榜前列。远程办公、在线协作等SaaS相关概念一时成为热点。具体到企业服务市场,业务在线化需求激增,也使得SaaS企业感受到明显的流量迁移。

据网易七鱼总经理段毓铮介绍,疫情期间,生鲜APP和在线教育的行业客户为公司带来了大量业务。HRSaaS企业ivva创始人郭宏成告诉亿欧,“不少企业在疫情期间开始主动咨询视频面试产品。”

假风口还是长期趋势?虽然行业内莫衷一是,但疫情引发的需求端变化确实是有目共睹。

朱啸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产品和服务真的非常好,相信大量用户养成习惯后,远程办公不会是假风口。正如非典时电商商业迅速崛起,非典过后行业并未回落,且越来越加速渗透到人们生活当中,企业服务行业也将一样。

硬币的另一面,疫情为企业服务带来的并不全然是利好。首先,SaaS分为业务垂直型和行业通用型,本身有着跨行业的属性。企业在受益于部分行业流量增长的同时,也要与不景气的行业客户共担风险。

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现金流,能否迈过3-6个月的困难期会成为一道坎儿。SaaS企业的商业模式通常划分为投入扩张、现金流为正、盈利爆发期三个阶段。目前,多数SaaS企业仍然处于研发投入的攻坚阶段,受回款周期延长、续费率波动等问题影响,不少企业可能会因为现金流缩减面临生死难题。

不过,整体而言,危机往往倾向于利好新业态。此次疫情在为企业SaaS培养新用户的同时,也会通过提高游戏难度的方式加速行业洗牌。

元年之后仍寂寂无声,成功为何难复制?

一方面,消费互联网流量见底,大家开始把目光移向产业互联网;另一方面,以纷享销客为代表的SaaS厂商崛起,并不断刷新融资记录。到了2015年,算是出现了业内公认的第一个企业SaaS元年。

此后的两年间,企业SaaS受到资本圈追捧。到2018年,业内再次传出企业SaaS资本元年的说法。

不过,元年开启了两次,国内的企业SaaS产业仍未被引爆。国外的Saleforce早已凭借获得千亿美元身价,国内始终没有出现能够与之匹敌的企业。

究其原因,首先是时间节奏问题。通常认为,国内的云计算产业整体要比美国晚5年。而从规模上来看,中美云计算市场规模仍有10倍差距,SaaS龙头收入更是有100倍差距。再加上企业客户决策模式更为理性,使得这一市场本身呈现慢赛道特征,时间维度能较好解释国内当前的业态。

再次迎来元年的企业服务软件,为何遭遇水土不服?

其次才是中美产业环境差异。“国企业服务土壤要贫瘠很多”,投资人朱啸虎高度概括了企业SaaS先天不足的特征。相比美国,国内的产业环境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较大差异:

1.企业信息化程度

美国企业不仅普遍有着较高的信息化程度和标准化程度,还储备较为完善的基础数。在决策机制方面,相比国内的企业,美国企业也更重视数据分析。对比鲜明的是,中国的IT消费几乎还停留在美国90年代的水平。

2018年中国在IT方面的支出大概是1万亿人民币,仅占中国GDP总量的1.2%,而美国的IT支出的占比为5.3%。

2.企业内部合规要求

美欧企业对销售规范、管理流程和交易的合规性都有硬性要求。以CRM为例,对美国企业而言,CRM是刚性需求。而国内企业没有这些要求的同时,销售管理也缺乏定式,难以形成标准化的业务规则和管理模式。

3.付费意愿

不只是C端用户,谈到企业级SaaS困境时,国内企业滞后的付费习惯也是每每被提及的阻碍。一些业内人士指出,当下过于失衡的供求关系也会强化这一阻碍。也有业内人士提出,事实上,企业客户并非缺乏付费意愿,购买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一些SaaS产品难以充分体现其价值。

4.风险成本

相当一部分企业,尤其是金融等传统企业对上云所引发的风险有较多顾虑。从大环境来讲,缺乏成熟的法律监管和IP保护专利也为企业增加了潜在的风险成本。

今又元年?哪些要素获改善

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客户、产品和SaaS企业三方面谈起。

在不少行业人士看来,客户端确实发生了显著变化。IaaS层巨头入局,带来云计算基础设施改善及成本下降。经过多年市场教育,许多行业的企业已经有比较成熟的认知。亿欧此前接触到的智能客服企业智齿科技的创始人龙中武就表示:客户不再质疑SaaS产品的价值,而是开始询问价值的边界。

比起以上提及的拉力,种种因素倒逼企业客户转型,是更为强劲的推动力。人口红利消失下,企业不得不做出转变。经济持续低迷,也向企业提出进一步降本增效的要求。疫情之下,企业被迫进一步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同时,更是不得不拥抱在线化趋势。

与此同时,SaaS企业在和产业一同演变的过程中,也更加懂得如何做选择题。通用SaaS还是标准产品?公有云还是私有部署?大客户还是小客户?企业学着在眼前的生存和构建长期竞争力间寻找自己的平衡之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内企业也开始探索本土化变现的可能。

SaaS赛道的较量始终以产品为核心。近些年的企业SaaS产品,有一个明显改善:各个细分领域产品的边界更为清晰。产品的迭代自不用说,如果产品确实不够好用,价值不能得以体现,客户的付费意愿和续费意愿就更加无从谈起。

2014年全球市值超10亿美元的SaaS公司有19家,2019年有70家,市值合计超8000亿美元。2014年市值超200亿美元的有3家,2019年有11家。可以说,企业SaaS不仅是全球浪潮,也会是国内外的长期发展驱动力。

虽然不会完全重走海外巨头的崛起路,但中国的企业SaaS产业早晚会结出自己的丰硕果实。不过,在此之前,我们要在一个又一个“元年”中辨明,哪些要素在改善?哪些仍在构成阻碍?好使步伐更坚定的同时,思路也更加清晰。

作者:李薇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云计算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