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需要怎样的“云”?
导语:现在的金融服务市场只不过是刚刚开始,背后还有广阔的空间,待各大云服务企业去驰骋。
出品丨数科社 作者丨柠溪
12月1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亚马逊云科技峰会上,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和亚马逊云科技宣布达成多年合作伙伴关系。从2022年开始,纳斯达克计划分阶段将其北美的多个交易市场迁移至亚马逊云科技,第一步将是迁移美国期权市场之一纳斯达克MRX。
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张文翊向媒体透露,纳斯达克的目标是成为全球第一个100%全面上云的金融市场和解决方案提供商。
这引起了一波轰动,越来越多人士开始关注金融机构上云的问题。很多人发现,不声不响之间金融云已经被绝大多数云服务平台视为下一阶段取得盈利突破的重要抓手。
刚刚发布的IDC数据报告显示,2021上半年中国金融云市场规模达到26.5亿美元,同比增长达40.2%。其中,基础设施与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分别是18.3亿美元和8.2亿美元,增速分别达到38.3%和44.8%。
这个增速已经远超其他云服务细分市场的增速,关键根据各家上市云服务公司的财报显示,金融云相应产品的毛利率远高于其他产品,甚至在数据库和PAAS软件领域,毛利率可以是其他云服务客户的一倍以上。
也因此,不论是阿里、腾讯、京东还是华为、紫光、金山,凡能在中国云服务市场抢的一杯羹的中大型云服务平台,近年纷纷推出金融服务解决方案,甚至为金融云定制相应的硬件和软件。
人们不禁要问,一直被大家看做封闭的金融信息服务市场,为什么如今成了云服务厂商争抢的对象?对一众金融机构来说,什么样的云才是他们想要拥有的?
01丨金融机构的云需求
由于金融机构数据要素的特殊性,平台在选择云服务商时,对数据安全要求极高、业务发展对IT依赖性强,而部署私有云能更好驱动业务创新和安全发展。
12月9日,赛迪顾问发布的《2021中国企业私有云市场研究》指出,虽然中国企业私有云市场增幅放缓,在数字经济时代,金融、制造、交通等传统行业仍然面临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企业私有云是促进数字化转型的最佳实践之一。
整体来看,中国企业私有云应用的行业相对分散,金融企业是应用私有云的主要主体。2020年金融企业私有云市场规模占比为19.4%。另外,制造业、交通、教育、医疗卫生、能源等领域加快数字化转型,也是中国应用私有云的主要行业。
实际上金融业最早开始选择云服务平台作为信息化的重要提供商,是先从保险和证券公司开始的,尤其是保险公司。
在针对新社交时代,用户增长传统获取方式受限的情况下,2014年左右,各大保险公司纷纷展开了数字化获客和保险业务员管理的尝试,而在这个阶段,金融机构与云服务平台的合作逐渐展开。
同样证券公司在进入移动互联时代以后,开始尝试开发APP来帮助投资人能便捷的参与证券市场交易。这必然是以往封闭的企业内部信息化系统无法提供的,与金融相关的云服务厂商合作就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发展路径。
发展到当下,金融机构和云服务平台的合作,已经从证券与保险行业逐渐过渡到,金融最核心也是隐私性和数据安全性标准最高的银行领域。
由于各家银行都已经开设了自己的APP,所有的用户可以通过APP的使用来完成在银行几乎全部线下操作的业务,这也就让从公网到私网之间的连接,以及数据传输的安全和隐秘性,变成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而当金融云服务的提供商进入各个金融机构外网与内网连接的过程中时,就必然要涉及到用通用云服务的标准来优化内网相应技术和数据,以便能更好的通过外网端口服务用户。
彼时,金融机构采用云服务的过程,已经出现了从外界市场端到内在业务端的逐渐转型。
而随着这几年云服务平台,在金融机构业务领域的逐渐渗透和技术层面的不断深入,金融机构对云服务的需求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方面,在数据安全领域,金融机构一直关注传输过程中数据的安全。毕竟,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推动金融机构业务的迭代,用户办理业务趋向触点渠道化、线上化。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线上经济全面提速,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打开新场景。作为实体经济的润滑剂,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刻不容缓。
况且,由于新颁布实施的数据安全法,金融机构对用户数据的安全要求更上升到如何实现不搜集用户数据到服务器,就能向用户提供金融服务的地步,这也就是所谓的“可用不可识”。
另一方面,在对外与用户连接方面,除了传统的小程序,企业微信钉钉等领域的扩散以外,金融机构现在更偏向于利用人工智能的技术,通过智能化客服和AI影像语音等配合,拓展利用标准化内容服务客户的能力。
实际上,人工智能在金融机构的营销决策、智能门店建设、在线服务、风控合规等领域都有较多的应用,与低代码、RPA等效率工具配合,能够替代金融机构员工完成大量重复性高且复杂的工作,提升机构运营的效率,并避免人工操作带来的疏漏。
再加上由于金融机构客户群体较大,需要实时处理海量数据,且金融服务对交易数据实时性和同步要求超过其他任何行业,更需要云服务厂商提供的人工智能在满足客户和机构需求的同时不能够对系统性能造成显著影响。
第三,金融机构现在需要一个普适的安全观,不仅仅是保护用户的数据,更要从技术底层构建对自身数据的完整保护,这涉及到自有操作系统,甚至自有数据库和底层研发逻辑,以及LAAS、PAAS等相应横向纵向与外界对接的接口能力等等。
关键今年蚂蚁金融上市被叫停的事件,反映出国家对金融机构开展新业务层面合规性的重视,这也让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在云服务平台合作的时候,把合规性放到了首位。
总而言之,当前金融机构选择云服务商的前提条件,就是能支持金融机构进行企业级自主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全企业、全域、全周期的数智化运营能力,实践分布式、智能化升级,翻越“架构数智化升级难”的难关,帮助金融机构完成从过去“等客上门”的传统金融场景向“金融+生活”的新场景转变,脱离流量经营效能低、线上线下运营断裂、用户粘性低等困境。
02丨各显神通的云平台
对于金融企业的相应需求,阿里云其实感触颇深,而且已经有了自己的深度解决方案和相应的经验。
根据IDC发布《中国金融云市场(2021上半年)跟踪》 报告显示,阿里云当之无愧以20%的市场占有率成为中国金融云市场的第一名。而且IDC报告所指的金融云市场,覆盖的金融云基础设施及金融云解决方案两大市场,阿里云皆排名行业第一。
其实,一开始阿里并没有把专业云作为自己重要的业务拓展方向,直到2018年下半年,越来越多来自金融机构的订单,让阿里感受到了这个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于是正式落实了在这个领域投入精力和资本的决定。
2019年,阿里进行了一次特别重大的结构调整,将以提供金融 PaaS和金融级技术组件等纵向解决方案见长的蚂蚁金服云服务团队,和之前为网上银行提供银行、保险、证券的传统集中式业务应用以及云化IT 基础设施支持的阿里云金融云部门,重新融合后形成阿里新金融事业部。
这吹响了阿里进军金融云服务市场的号角,也正式确立了阿里云三大基础业务的雏形。而由于本身内部已经孵化了一个横跨金融所有领域的蚂蚁金服和网商银行,说阿里云是对于金融服务最了解的云平台并不过分。
因此,阿里云开始从头部金融机构的外围系统入手,逐渐深入到核心系统,用产品效率和执行效率,以及创造新的业务价值为核心,建立起一整套生态策略,从而取代传统金融的IOE生态。
在产品方面,阿里新金融推出了一套覆盖底层云基础平台到上层应用架构的全栈式金融技术方案,其中包括“飞天”云计算操作系统、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云原生中间件体系、Service Mesh服务网格方案、全链路压测、单元化中台化核心方案、核心异地多活方案等一系列技术。
相应报道显示,阿里云已服务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信证券、申万宏源等头部金融机构,客户群覆盖60%保险企业,50%证券公司,以及数百家银行客户。
某种程度上讲,阿里云金融服务的特点,其实就是对于金融各个机构业务的了解和覆盖度比较广,金融机构所有的业务都能从阿里云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这也是为什么其在金融云服务的市场占比中能遥遥领先的原因。但由于它更偏向于证券和保险的很多业务,阿里云金融服务在银行领域的应用,其实没有其他几家云平台多。再加上阿里集团内有网商银行和蚂蚁金服,这就让有一些比较保守的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在跟阿里云合作的时候,顾虑颇多。
与阿里云不同,腾讯云更多是从市场角度切入整个行业。相比于阿里,在2019年才正式组建大规模的金融云服务平台和管理机构,腾讯云在2016年就开放了相应的技术平台。而且由于腾讯本身拥有微信这一个社交大杀器,在小程序引领之下,各家金融机构最起码在市场端使用腾讯云提供服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实际上,2014年夏,腾讯云和TEG(技术工程事业群)临时组建成了一支大约300人的队伍,这只支援微众银行的团队日后成了腾讯金融云的雏形。也正是由于具有服务微众银行的经验,这才让腾讯云的解决方案获得了众多金融机构的支持。
2016年7月,腾讯宣布开放金融云。经过了六年的发展,如今,腾讯金融云提出了“1+4+5”的数字化转型架构,旨在为金融业提供合规、安全、创新的云服务。当前腾讯金融云以云基础产品与能力构建了安全可控的云平台,并在此之上搭建移动中台、业务能力中心、数据中台、AI中台作为支撑体系。
在场景方面,腾讯金融云将自身积累的C端和B端的丰富场景开放给银行等金融机构,助力金融机构实现与产业端和消费端的连接,为金融企业带来更多流量上的协同效应,并针对产业链中的商贸、物流等主流场景提供配套的智能化应用。
与阿里全行业全业务覆盖不同,腾讯云更多偏重于金融机构,希望能从外界获取支持的部分,比如市场营销、比如客户推广、比如风控的管理等等。在风控技术上,腾讯金融云通过风控决策引擎、机器学习、专家建模、AI工具箱等,以及覆盖超过2400个产业链、超过3500个风控变量为金融机构提供全面的智能风控服务。
实际上现在很多家金融机构,既与阿里云合作又与腾讯云合作。与阿里云的合作更多偏重于金融机构本身的业务层面,而跟腾讯云的合作则重点集中在腾讯云提供的优势技术和解决方案上。
IDC报告显示,金融云市场中京东云今年数据显示增速超过80%,位列金融云服务市场的第一。京东云能有如此大的发展,核心其实在于他们对金融机构心理的把握。
当下中国企业信息化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和机遇,那就是随着安全性被企业日益提高到日程上,普遍采用国产化软件替代就是一个多数项的选择,这在金融机构的决策范围里,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
对此京东云加大了对自有金融云服务技术的研发,尤其在底层架构上。在2021年7月的京东云峰会上,京东云正式对外发布自主设计研发的金融级国产分布式数据库StarDB。
这个数据库现在成了京东云服务金融机构的“杀手锏”,因为支持海量数据高并发在线事务处理,具备无感分布式、金融级高可用、高度兼容MySQL、弹性伸缩、安全合规、智能运维管控等重要特性,大大降低了金融机构匹配这个数据库的难度。
再加上StarDB不光兼容主流数据库协议和SQL标准语法,而且针对金融机构需求做了深度开发,可以提供金融级数据安全、数据容灾等服务,并能在线一键扩缩容、智能大屏、集群监控、智能诊断根因分析、多维告警分析等一站式数据服务解决方案,还可以帮助数据库工程师更安全轻松地管理大规模数据库集群,这基本上触及了各家金融机构信息化负责人的痛点。
关键京东金融云以京东云混合数字基础设施为底座,以区块链、AI、IoT技术为通用模块,已经实现了面向银行、保险和资管三大行业完整的解决方案,尤其对于农村金融机构安排了专门的解决方案,可以轻松助力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实现线上线下数字化升级,在广度和深度层面全面提升联结产业链供应链、支持城市和农村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因此有业内人士评论表示,目前看京东云有点像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开始针对于农村城市信用社展开市场公关并取得了优秀的业绩。这其实也说明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城市信用社,其金融云服务的市场依然非常广阔。
03丨技术与未来
其实,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阶段,技术并不稀缺,真正缺乏的是与行业场景深入结合的技术解决方案。
无论是阿里云,腾讯云,还是京东云,这些市场占有率排前3的金融云服务提供商,他们背后都已经想清楚了,在金融云服务市场中所占的优势和能提供的核心解决方案。他们也正是凭借自己寻找到的市场和对这些市场的深度挖掘,占据了现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
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云服务商没有机会。
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39.2万亿元,其中,产业数字化规模达31.7万亿元。在产业数字化的大潮中,作为各行各业数字化的连接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
某种意义上讲,现在的金融服务市场只不过是刚刚开始,背后还有广阔的空间,待各大云服务企业去驰骋。
与此同时,金融机构的需求也开始分层,未来大型金融机构更偏向于自建私有云,而中小金融机构则会开始学习利用云服务平台搭建混合云,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为金融机构赋能,其中包括:帮助金融机构实现数字化营销,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精准的产品和服务;通过云端服务在解决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帮助金融机构建立完善风控模型;通过提供云服务帮助金融机构提高效率,使其在客服、运营和决策等领域的实时化、线上化更加高效等。
实际上,现在看云服务这种新基建和新连接,能够在基础设施、组织结构、业务连接等层面,化解金融机构痛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新业态。未来各家金融机构希望通过“上云”,对金融机构的传统IT架构,从集中式IOE架构转为开放的分布式架构,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时借助互联网入口,拓宽获客渠道和来源。
总而言之,当前的金融云服务市场,只不过才刚刚开始。
最新活动更多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即日-2025.8.1立即下载>> 《2024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蓝皮书》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先进激光技术博览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全数会2024中国深圳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