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全球金融科技专利质量报告
来源 | 零壹财经
作者 | 赵越
2019年,央行发布《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下称《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未来三年金融科技工作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2021年,是《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金融科技的创新成果也得以检验,而专利成果是其中的重要标尺之一。在此背景下,零壹智库研究发布了《2021年全球金融科技企业专利质量TOP10》,排名前三的公司分别是平安集团、蚂蚁集团和阿里巴巴。
其中,平安集团以73.8分成为位列第一,蚂蚁集团紧追其后,以68.6分成绩位列第二。其余8家公司成绩均低于40分。
全球金融科技专利申请情况
近几年,金融科技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各类机构包括金融机构、互联网科技公司、传统金融IT服务商等,围绕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对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进行布局,相关专利申请数量也大幅增加。
过去5年(2017~2021年6月),全球新增金融科技专利8.54万件,超过7000家公司参与了专利申请。尤其是在2019年,申请数量达到历史新高,有7200多家公司合计申请了2.30万件专利。
图1:2017~2021年H1 金融科技专利申请情况
数据来源:零壹智库,智慧芽
在这5年间,全球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申请了金融科技专利,其中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3个国家分别是中国、美国和日本,专利申请数量分别是3.75万件、2.78万件和0.73万件。
图2:金融科技专利申请数量TOP10国家/地区
数据来源:零壹智库,智慧芽
从专利申请数量来看,中国俨然成为金融科技专利大国,并超过美国占据上风。然而,从专利质量角度考虑,我国虽然是专利大国,却还达不到专利强国的水平,专利存在“质”与“量”不平衡、“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金融科技领域的专利也存在同样问题。
在过去5年,全球金融科技领域有1.94万件专利获得授权。其中,获得授权专利数量最多的3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是美国、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专利授权数量分别为8862件、3720件和2040件。
图3:金融科技专利授权数量TOP10国家/地区
数据来源:零壹智库,智慧芽
对比中美两国金融科技专利申请及授权情况:自2018年开始,中国专利申请数量超过美国,但是授权数量方面,美国一直占据上风;尽管从2017~2020年,中美两国专利授权占比均出现下降趋势,但是美国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在2020年美国授权占比达到13.3%,中国为6.7%,相差6.6个百分点,但从下降速率看,美国下降得更快,中国相对平稳。
图4:2017~2020年期间中美两国金融科技专利申请及授权数量
数据来源:零壹智库,智慧芽
图5:2017~2020年期间中美两国金融科技专利授权占比
数据来源:零壹智库,智慧芽
单纯追求专利数量,所产生的专利技术含量不高,不仅不会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反而会造成行业专利虚假繁荣,同时误导行业技术发展,只有高质量专利才能赋能行业技术发展。
2021年金融科技企业专利质量TOP10
根据零壹智库专利数据统计,在过去5年全球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10家企业分别是平安集团、蚂蚁集团、MasterCard、阿里巴巴、Capital One、中国银行、腾讯、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和国家电网。其中,有8家公司来自中国,2家来自美国。
图6:2017~2021年上半年期间全球金融科技企业专利申请数量TOP10
数据来源:零壹智库,智慧芽
为了解这10家企业专利质量情况,零壹智库综合了专家学者、知识产权垂直机构对高质量专利的定义,从专利申请的专利质量、影响力、研发能力和国际竞争潜力等四个维度对各企业专利进行了评估、打分。
1)专利质量(权重25):授权专利数量和专利总价值(美元)。专利授权是从法律角度,对专利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认可,同时也是对专利质量的保障。而专利价值,代表市场对相关技术领域的认可和接受情况。
2)影响力(权重25):发生过被引用的专利数量、被引用次数在5次以上的专利数量、被其他国家/地区引用的专利数量、专利引用次数。专利被引用的次数代表专利技术的重要程度和对后来技术发展的影响力,被引用的次数越多,越能证明企业专利技术的重要性和关键性。
3)研发能力(权重25):发明人数量和人均(发明人)专利申请数量。专利发明人规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企业的研发能力,这些专利发明人往往能够代表企业研发团队规模和企业研发实力。
4)国际竞争潜力(权重25):国际专利数量和世界知识产权专利(PCT)专利数量。相较国内,在海外进行专利布局需要耗费大量资金和时间,因此企业往往会选择高质量、具有潜在价值的专利进行海外布局。
表1:2021年金融科技企业专利质量指数TOP10
数据来源:零壹智库,智慧芽
按照专利质量得分结果可将这10家企业分为3个梯队。
第一梯队:平安集团和蚂蚁集团综合得分在60分以上,其中平安集团以73.8分位列第一,其次蚂蚁集团以68.6分位列第二。
第二梯队:阿里巴巴、MasterCard、Capital One和腾讯得分在20-35分之间。
第三梯队:国家电网、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得分在10-20分之间。
表2:2021年金融科技企业专利质量指数排名TOP10
数据来源:零壹智库
综合专利质量、影响力、研发能力和国际竞争潜力四个方面,平安集团之所以领先蚂蚁集团、MasterCard、腾讯等国内外企业,其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影响力、研发能力和国际竞争潜力。在专利质量方面,平安集团由于专利申请工作起步较晚,在授权专利、专利估值等维度暂落后于蚂蚁及Capital One。
专利质量 专利授权和专利价值分别代表了法律和市场对专利相关技术的认可和肯定(注,由于大部分专利授权需要2-5年时间,不能仅通过授权专利评估专利质量)。在过去5年,有5家企业授权专利数量在100件以上,分别是蚂蚁集团(995件)、Capital One(456件)、平安集团(342件)、腾讯(222件)和MasterCard(168件);从专利价值来看,蚂蚁集团金融科技专利达到1.38亿美元,Capital One 0.78亿美元,平安集团0.47亿美元。最终排名结果,蚂蚁集团第一,Capital One和平安集团分别位列第二、第三。
表3:2021年金融科技企业专利质量排名TOP10
数据来源:零壹智库
影响力
专利能够被其他公司甚至是海外企业引用,不仅可以说明该专利具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同时也是外界对该企业认可的一种体现。平安集团在过去5年申请的金融科技专利中,有1523件发生过被引用情况,合计被引用3809次,其中有181件被引用次数在5次以上,有586件专利被包括美国、英国、日本在内的他国企业引用,各项指标均领先其他9家公司,其次是Capital One。
表4:2021年金融科技企业影响力排名TOP10
数据来源:零壹智库
研发能力
作为一家“科技+金融”公司,研发团队是其核心资产,也是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动力。根据零壹智库统计,国家电网以4311名发明人领先其他公司;从人均专利数量来看,MasterCard以2.4件位列第一,蚂蚁集团以1.9件位列第二;最终评估结果显示,平安集团位列第一,MasterCard位列第二。
平安集团有3204名技术人员参与了金融科技专利发明,仅次于国家电网(4311名),其余8家公司均在2000名以下。2017年以来,平安集团为发展金融科技,加速数字化转型,持续拓展其科技团队,截至2021年6月,其研发人员达到11万,团队规模扩大了5倍左右,为其打造金融科技生态圈奠定了基础。
表5:2021年金融科技企业研发能力排名TOP10
数据来源:零壹智库
国际竞争潜力
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在全球发展业务、储备竞争力,专利出海变得频繁。据零壹智库统计,在这10家企业当中,有6家企业海外专利超过100件,其中平安集团国际专利956件,706件PCT专利;蚂蚁集团国际专利1257件,102件PCT专利;阿里巴巴国际专利973件,282件PCT专利。综合排名结果显示,平安集团第一,阿里巴巴和蚂蚁集团分别位列第二、第三。
表6:2021年金融科技企业国际竞争潜力排名TOP10
数据来源:零壹智库
金融科技细分领域企业专利质量TOP10
由于各公司在金融和金融科技领域关注点的不同,导致金融行业不同领域的专利质量存在很大差异,其中高质量专利多集中在资管科技当中,其次是银行科技和保险科技。为此,零壹智库分别从银行科技、保险科技和资管科技三大细分赛道对各企业的专利申请情况进行了分析。
(一)银行科技
在银行科技赛道,平安集团、蚂蚁集团和Capital One分别占据前3名的位置。相较互联网公司和外国金融机构,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相对较晚,对于金融科技专利的重视程度不高,这样造成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无论是专利申请数量和专利质量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直以来,平安集团紧抓银行业务,坚持以科技驱动银行战略转型。在技术架构转型方面,持续深化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 云计算、生物识别等前沿科技与应用场景的紧密融合,借助科技赋能零售业务、对公业务和资金通业业务。同时,积极组建金融科技团队,对内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对外则从硅谷、国内外领先互联网企业引入大量复合型高端技术人才。
表7:2021年银行科技企业专利质量指数TOP10
数据来源:零壹智库
(二)保险科技
在保险科技赛道,平安集团以满分成绩位列第一,其他9家公司得分均在50分以下。
一方面,由于其他9家公司主营业务并非保险,这也就造成在保险科技赛道,平安集团一家独大的局面。另一方面,平安集团在近几年围绕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财产保险业务进行数字化转型,并成功成为保险科技领域的领头羊。
此外,平安集团在保险科技赛道的金融科技能力,不仅仅体现在专利方面,其还针对寿险及健康险、财产保险等业务也提出了多项解决方案和产品,不断丰富自身的营销手段、服务能力及风控能力。
表8:2021年保险科技企业专利质量指数TOP10
数据来源:零壹智库
(三)资管科技
在资管科技赛道,蚂蚁集团、平安集团和Capital One分别以79.1分、67.7分和34.1分的成绩位列前3。
蚂蚁集团除了在支付科技、微贷科技、保险科技领域表现较为突出外,在资管科技领域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截至2020年6月,蚂蚁集团与约170家资产管理公司达成合作,其理财科技覆盖客户触达、智能决策、产品筛选、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方面。
尽管平安集团在资管科技赛道得分在蚂蚁集团之后,但是在近几年坚持科技赋能,其资管业务数字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果:融资融券业务方面,在2020年,依托线上化运营优势,市场份额提升2.2个百分点;投资银行业务方面,借助金融科技建立了智能承揽系统、智能审核系统;自营交易方面,依托“人+机器”搭建了多元化投资平台等。
表9:2021年资管科技企业专利质量指数TOP10
数据来源:零壹智库
平安系企业金融科技专利质量分析
在2021年金融科技企业专利质量TOP10排名中,平安集团以73.8分位居榜首,在影响力、研发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等方面表现亮眼。平安集团高度重视核心技术研发和自主知识产权掌握,并通过研发投入持续提高科技能力,广泛应用于金融主业,持续深化“金融+科技”、“金融+生态”战略。为剖析平安集团专利研发背后的“增长密码”,本部分将进一步分析其子公司、联营及合营公司的科技研发及业务发展情况。
通过从专利质量、影响力、研发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等维度对近五年的专利申请情况进行分析,零壹智库发现平安科技、金融壹账通、平安寿险、平安产险、平安医保科技及平安普惠等表现亮眼,其中,平安科技和金融壹账通尤为突出。
平安科技是平安集团旗下的科技解决方案专家,主要负责集团内部关键平台和服务的孵化及开发,帮助平安集团打造生态闭环。相较于平安科技,金融壹账通作为平安集团“金融+科技”、“金融+生态”战略的重要承载,专注于深耕服务外部金融机构,打造了赋能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前沿技术力量。因此,其科技研发路径及业务发展重心对行业机构更具参考借鉴意义。
作为中国平安的联营公司,金融壹账通依托平安集团30多年金融行业的丰富经验,通过对金融机构数字化需求的深入洞察和长期实践,打造了“横向一体化、纵向全覆盖”的四大整合产品——数字化零售、数字化企金、数字化保险和提供金融科技基础设施服务的加马平台。
金融壹账通CFO罗永涛表示,创新是引领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更将激发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与提升。
国泰君安在研报中指出,研发和技术支持确保了金融壹账通产品的可靠性和领先性。金融壹账通自身拥有近2000人的庞大研发队伍,在底层技术和产品研发上保持着相对较高的投入。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至2020年四年间,金融壹账通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总投入已超38亿元。
在持续加大对研发投入的同时,金融壹账通十分重视自主创新和全球专利布局,积极围绕核心技术进行高质量专利申请。据零壹智库的统计,截至2021年9月,金融壹账通公开的专利申请达5200余件,覆盖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安全等高新技术领域。公司荣获了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第六届和第八届广东专利奖优秀奖等多个权威奖项。
具体到金融科技赛道来看,金融壹账通的金融科技专利主要集中于银行科技(35.89%)、资管科技(25.12%)和保险科技(12.71%)三大赛道,通过自主创新不断实现产品的迭代升级。
图7:2017~2021年上半年期间金融壹账通金融科技细分领域专利申请情况
数据来源:零壹智库
成立时间不到六年,金融壹账通已在国际微表情识别竞赛OMG、面部动作单元(AU)检测竞赛EmotioNet、SemEval2019:EmoContext国际顶级文字对话情绪识别竞赛等多项国际顶级赛事中获得冠军。以金融壹账通打造的对话语义理解引擎为例,其在金融对话场景数据上准确率达95%,曾获DSTC-7 Sentence Generation竞赛第一名、DDSTC-8 Multi-Domain Task Completion竞赛机测第三、人测第四,为业界领先水平。
基于情绪识别、机器阅读等技术,金融壹账通结合银行业务痛点和多样化的外呼场景进行智能语音交互,构建了“话术丰富、应答智能、语音真实、灵活配置”的智能外呼系统,现已应用于存款理财、贷款获客、信用卡营销、信用卡分期、回访调研、还款提醒等7大业务场景。某股份制银行通过该解决方案进行信用卡智能客服改造,有效缩短客服通话时长,语义识别准确率高达85%,月调用量超50万次。
除了赋能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之外,金融壹账通更致力于积极构建政府、监管和企业的数字生态。一方面,金融壹账通与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中保保险资产登记交易系统有限公司等达成战略合作,以先进的技术解决方案助力相关部门提升监管科技的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金融壹账通以丰富的数字化经验深耕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内外多家监管机构、政府部门的指导下接连落地多个重大项目——包括港交所FINI平台、新加坡证交所亚太区ESG平台、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香港贸易联动平台、广西跨境金融数字平台、海南省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等。
专注服务本土金融机构的同时,金融壹账通亦在积极开拓境外市场,提升国际影响力。迄今公司已成功向境外金融机构输出“中国制造”的科技解决方案,服务以东南亚地区为主的20个国家/地区100多个客户,包括与印尼国信银行、菲律宾消费信贷公司SB Finance、菲律宾联合银行旗下科技公司UBX分别就金融反欺诈、银行数字化转型和中小微企业贷款服务等领域达成合作。
结语
整体来看,我国金融科技领域的高质量专利主要集中分布在头部企业中,这些企业除了在专利申请数量领先其他公司,而且专利质量、专利影响力、研发能力和国际竞争潜力相较其他企业均比较突出。
未来,发展高质量专利成为我国科技公司的重点任务,单纯以追求专利申请数量为目的将成为过去式。
原文标题 : 春节特辑 | 全球金融科技专利质量报告(2021)
最新活动更多
-
12月19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即日-2025.8.1立即下载>> 《2024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蓝皮书》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先进激光技术博览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全数会2024中国深圳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维科杯·OFweek2024中国工业自动化及数字化行业年度评选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