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持续增长,百度智能云用创新做出“大文章”
作者|何玥阳,编辑|赵元
百度智能云交出了第三季度成绩单。
11月22日晚,百度集团发布的三季度报显示,百度智能云业务表现亮眼,从规模来说,是整个集团的创收先锋和增长动力,第三季度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24%,并推动百度核心非广告收入同比增长25%。
百度还披露,百度智能云实现了经营利润环比、同比双提升。业务的健康度正在不断提升。
云并不是个容易盈利的行业,亚马逊云用了整整十年。百度智能云通过差异化的路线,可能将大大缩短这一历程。
加上当前的环境,一方面是疫情导致交付难,另一方面,供给方玩家增加,竞争不断加剧,需求方花钱也更加谨慎,百度智能云的增长凸显了韧性。
那么,韧性会延续吗?在数智化时代,百度智能云能成为排头兵吗?
01
数智化升级需要更懂产业的云
近期,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华勇在一个论坛上表示,以数字化、智能化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是改变制造业生产方式、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
云计算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是数字世界的基石。在探讨百度智能云之前,我们先厘清在数智化时代,什么样的云更有机会?
第一,是要懂产业,要有为千行百业赋能的能力。
从原材料到产成品,从机器检修到商品质检,不同的产业有不同的流程,涉及到的场景繁多,需求也千差万别。
只有长期深入产业场景,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能够通过模型的沉淀、数据的积累,不断进化的云才能更懂产业。
换句话说,更智能的云更懂产业。只有云计算和AI真正实现融合,才能解决企业最棘手的问题,为企业降本增效,实现共赢。
从这个角度来看,百度智能云从“AI+云”到“云智一体”再到“云智一体,深入产业”,具有一定的战略优势。
第二,既要有技术优势,也要有能承接AI的算力。
算法是人工智能的核心,需要持续和高额的研发投入,形成技术优势。
在算力上,当前,我国算力基础设施的明显特点是,供需对接失衡。而AI计算需要更高的算力。当前,经济发展倡导的是绿色低碳,因此云服务企业,既要有整合零散算力、匹配资源和需求的能力,也要有打破算力瓶颈的能力。
今年9月,百度智能云正式发布的百舸·AI异构计算平台2.0,在各模块能力上进行了全面增强,为AI任务提供长期稳定的任务运行环境,加速训练和推理任务的快速进行。
第三,要能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成本优势,实现业务正向循环健康发展。
云服务比拼的不是一时规模大小,而是耐力。可持续化的发展要求云服务企业,不断提升业务和财务的健康度,通过技术优势降低成本,提升利润率。
那么,百度智能云的增长健康吗?
02
压强式创新打开收入增量
著名的创新理论研究者约瑟夫·熊彼特指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聚焦到云计算领域,创新要从以下几个维度来看:
第一,底层的基础设施,是否能通过技术侧的创新,对数据这一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做出更高效的处理、更深的价值挖掘。
对云厂商的要求在于,他们需要跳出之前以资源导向为主的思维模式,去打造以技术和服务为导向的能力。
百度智能云的解法,是将AI与云做深度的融合,通过底层基建创新,构建起差异化的数字底座。
今年9月,百度智能云推出“云智一体3.0”架构:
AI IaaS侧,自研昆仑芯片进一步提升了AI算力,百舸·AI异构计算平台升级为百舸2.0;AI PaaS侧,在飞桨深度学习框架、产业级知识增强大模型文心的支撑下,百度智能云能够利用好AI算力,降低使用门槛,同时加速模型迭代。
百度智能云形成了“芯片——框架——大模型——行业应用”的智能闭环路径,能用AI能力帮助客户在数智化转型中提高生产效率。
第二,底层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何通过更有效的模式优化应用侧。
“云智一体3.0”架构的一个特色在于,从行业的核心场景切入,在打造行业标杆应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带动和沉淀AI PaaS层和AI IaaS层的能力,无论是向下还是向上,都能够进一步夯实这套架构的能力:
向下,不断改造数字底座,使基础云更适合AI应用,形成螺旋上升、不断进化的效果;向上则能够不断优化已有应用、孵化新应用。
模式创新带来的能力,最终会回到千行百业中去,推动产业的数智化转型,这一点下文再详细分析。
我们看到,基于长久以来的压强式创新,百度智能云打开了收入的新增量。
在工业赛道,百度智能云的开物工业互联网平台升级为开物2.0,让能源、水务等行业的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享受到技术红利;
政务方面,百度智能云通过不断创新实践,打开了“数治城市”的新模式,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占据市场份额首位;
交通方面,截至三季度末,以累计合同金额超过千万元的订单计算,百度ACE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已经被63个城市采用,较一年前的20个城市持续提升。
......
而百度智能云的压强式创新背后,是百度多年来长期的“压强式、马拉松式”的研发投入。
过去十年,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持续深耕,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核心研发费用占百度核心收入比例连续8个季度超过20%。
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持续撬动创新能力增长的同时,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也给了百度智能云进一步深入产业的动力,也有利于百度智能云探索上限。
03
端到端优化,更大潜力在规模效应
云智一体3.0架构在底层设施和技术上的创新,为更好地深入产业奠定了基础。在服务产业、解决痛点这一环,百智能云提出了端到端优化。
端到端,一端连接着百度智能云,一端连接着等待升级的行业客户。端到端优化技术理念打造了一条有效的通路:让产业侧的需求能准确传达,让百度智能云及时做出技术调优、方案调试等应对,从而高效解决需求。
在为产业创造价值的同时,端到端优化的优势和潜力也是把智能云推向成长性更高、盈利能力更强的动力,从而为智能云业务乃至整个集团带来新的估值想象。
第一,先来看端到端优化的优势。
上文提到了端到端优化的特点:及时、精准、高效,这些特征支撑起来的复用能力,是端到端优化的核心优势。
在实践过程中,端到端优化是从应用中来到应用中去,而应用侧的场景时有相似,此时端到端优化可以沉淀通用的、标准化、可复制的能力。
以AI质检为例,化纤龙头企业恒逸化纤,通过端到端优化的能力,旗下工厂的质检效率和良品率都大幅提升,每年能省数千万的成本。
质检几乎是制造业的通用环节,这一能力就可以形成跨行业的应用。百度智能云的AI质检已落地全国15个行业100多个场景,服务首钢、宝武、一汽、广汽本田等多个客户,充分说明端到端优化得到了客户的投票。
IDC今年9月发布的报告显示,百度智能云已连续三年拿下中国工业质检解决方案市场第一。
打造通用能力就是内功心法,修炼好内力,招式才能一通百通。
第二,再来看端到端优化潜力几何。
产业的智能化升级,不会局限于一个场景、一个环节,一定是全产业链向数智化迈进。
除了质检,很多领域的其他场景也可以实现规模化复制,比如端到端优化应用到的质量管控、安全生产、能耗优化等工业的其他环节。
百度智能云在质检环节的领先优势,也有机会复刻到其他环节,甚至显现出更深的技术优势。
跨领域、规模化,意味着边际成本的增加有限,而带来的收入增长是无限的。正是在不断规模化运营的过程中,百度智能云的盈利能力得到了强化,经营利润持续变优。
端到端优化,是更深层次的、更具有附加价值的技术理念,叠加覆盖的场景更广泛,端到端优化的广度与深度,就是它的护城河。
04
结语
今年以来,百度智能云的表现可以用四个字概括:锐意进取。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百度智能云用一次次超预期的增长,抗住了压力。三季报透露经营利润环比、同比双提升,也佐证了百度智能云的这份成绩经受住了考验。
这源自百度智能云持续创新并自我迭代的能力。
通过持续创新,百度智能云得到了客户的肯定,稳健的增长态势和更加健康的盈利能力,通过自我迭代,百度智能云的潜力将进一步提升。
站在更宏观的视角,产业化升级的大潮不可逆,全球经济格局重构的趋势不会变。百度智能云除了能帮助产业加速智能化进程,也能帮助中国产业更好地利用AI能力,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原文标题 : 业绩持续增长,百度智能云用创新做出“大文章”
最新活动更多
-
12月19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即日-2025.8.1立即下载>> 《2024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蓝皮书》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先进激光技术博览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全数会2024中国深圳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维科杯·OFweek2024中国工业自动化及数字化行业年度评选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