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云会议们开始打群架

2023-07-20 09:10
胡说成理
关注

        导语:

正在举行的北京InfoComm China,是亚太最具影响力的专业视听及集成体验展,但业内人士更倾向于认为,这其实是一场云会议市场的“生态展”。

虽然现场展示的各种会议硬件五花八门、无所不有,但在各类硬件的开屏画面中,展示其支持的云会议服务提供商的认证LOGO时,不难发现这个市场的集中度其实相当之高,即主要是由互联网厂商发展而来的专业会议服务提供商在主导,如腾讯会议、钉钉会议等。

而且,更耐人寻味的是,绝大多数硬件厂商都获得了两家以上的、处于竞争位置的云会议提供商的认证或授权,更显示了这是一个无边界的残酷市场,一个正在“打群架”的市场。

     1. 云会议“打群架”白热化

2020年以来三年间的特殊背景,造成了传统会议市场的彻底改变和云会议巨头的崛起。

早期的软硬件深度捆绑、由专业会议硬件厂商主导的市场格局已被彻底打破——得益于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发展,网络资源的成本极速下滑,互联网出身的巨头企业得以利用自身先天的资源、技术优势,把需求侧市场的门槛拉低到近乎为零。

云会议看着并不复杂,但底层需要强大的音视频算法能力,后端需要庞大的弹性云端资源,使得供给侧市场的实际门槛极高,这里没有“小而美”,明面上是各个软硬件解决方案商的炮火连天,背后其实是少数几个巨头的 “生态战争”,也就是“打群架”。

比如钉钉会议,从明面看,此次会上宣布音视频开放算法已商用,将通过算法、软件能力、硬件能力、整机和模组五种方式去赢得生态伙伴的“拥抱”的策略,其实质则是彻底放弃自研硬件,走纯软件+生态战略的又一次深化和强化。

而这,也是2022年3月,钉钉宣布推出钉闪会等五种认证,整个音视频硬件体系开始生态化后的又一剂“猛药”。

不得不说,钉钉会议后来在产品上从快到慢,聚焦体验,在生态建设上奋起直追,全面开放,和其在历史上走的几步弯路,实在关系重大。

如果单论发布时间,钉钉在2017年就上线语音电话、视频会议功能,远远早于腾讯会议。

而尽管腾讯会议最初是一个只为5万DAU设计的、带有一定试验性质的视频会议系统。但谁也没有想到,这款云会议单品,竟然在区区的245天之后,就拥有了自己的第1亿名用户,成为云会议市场的领先者。

回看当时腾讯会议vs钉钉的策略,会发现钉钉体系走了一些弯路。

——从战略决心来看,2022年的钉钉体系较之彼时企业微信体系的整体优势较大,同时也是疫情期间远程办公需求暴增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整体赢麻了”,故此对腾讯在单点创新上强势反击的应对准备不足;

——从产品特点来看,腾讯会议聚焦于“开会”这一场景,更纯粹、也更容易获得心智认知,当时火起来的一批会议软件也多有类似特点,如Zoom等;

——从用户体验来看,腾讯会议有腾讯多年积累的音视频技术优势,更重要的是,用户并不需要下载企业微信甚至个人版微信,只要用手机验证码注册下载即可使用,而钉钉会议则需要下载钉钉并注册认证,同时用户还需要在诸多功能中找到“隐藏”的会议功能。

但是,钉钉并不是一个轻易说放弃的玩家。

2. 快慢之间:打磨细节体验,也追赶最前沿技术

在意识到腾讯会议已经取得一个身位的优势后,钉钉会议开始奋起直追。

资源也及时到位,2021年的11月15日,钉钉宣布成立音视频事业部,下设钉钉蜂鸣鸟音频实验室,聚焦研究音频技术及算法创新,后来又收购了音视频云服务公司拍乐云的核心技术团队。

但钉钉团队却发现,技术的提升和用户体验的提升并不能直接划等号,很多时候用户的需求是很微妙的,例如,有很多用户强调开会的时候“沉浸感”不够。

“沉浸感”是一个没有客观标准的优化方向,所以钉钉团队从细节入手,开始提升一些看上去很小的亮点。比如,大部分人在会议时都会在发言和静音之间切换,钉钉会议就把这个功能极简化,使得在会议过程中想发言时,不需要挪动鼠标,长按空格就可临时发言,松开就自动闭麦。

产研团队的动作很快,仅半年时间,钉钉会议就发布了 100多项产品体验优化和数百项技术优化,使得产品界面更简洁了、操作更快捷、开会也更流畅了。事实证明,这些细节都非常讨喜。

当然,仅仅微调细节是不够的,赶超还要追赶最前沿的技术。

在这方面,钉钉音视频技术团队把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了整个音频链路中,让 AI 模型不仅仅用在降噪、去回声和去混响上,也在研究如何用于丢包补偿,音频超分和编解码器。本次大会上重点发布的算法赋能,就是这些AI算法的真实落地,它们将会陆续应用到钉钉会议的各个合作硬件中,让整个生态都提升为全带语音 AI 降噪的会议平台。

3. 自研or开放的分界线,最后一款自研硬件F2

2020年以前,钉钉是为数不多的、定位于一个办公协同套件而又有规模不小的硬件自研团队的一个体系。

带着自研硬件这种历史惯性,钉钉在早期对于会议硬件产品是自研还是开放生态化,实际上是相当的摇摆。早期曾和知名会议硬件厂商联合摸索过打造终端,也曾拒绝过希望集成和打通的设备商。

究其根本,还是当时钉钉会议的整个硬件战略并没有梳理清楚,其中,自研硬件并追求软硬件完美闭环的想法,一度占据上风。

而相应来看,腾讯会议在非常早期就宣布不做硬件产品,专注做好平台及标准SaaS服务,这就是著名的“被集成”战略,对腾讯会议快速建设伙伴生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实,做软硬件闭环和主动被集成,如果纯从战略角度来说,并无高下之分。

苹果体系就是典型的全闭环,保证了苹果能够实现端到端优化,系统的安全性和生态的“纯净度”都有充分的保证;而谷歌的安卓基本是全开放策略,虽然这也不免导致泥沙俱下,但在智能设备操作系统的总体市场占有率上,安卓远远高于IOS阵营。

钉钉目前的最后一款自研硬件是F2,这是一款相对于F1机型进行重大迭代的标志性产品,主要解决中大型会议问题,集合了诸多的黑科技,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钉钉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F2一体机的研制,从技术上来说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为了打造F2,钉钉会议恶补了一批音视频技术方面的算法、软件、硬件、工程等方面的“短板课”,相当于“读了一个音视频领域的博士生”,这些行业know-how的获取和软硬件、算法上的突破,打造了钉钉会议独有的差异化优势。

“事实上,如果没有F2研发上的一路颠簸,我们不会在音视频技术、会议软件和硬件结合、工程设计等方面那么快的补齐短板,也就无法更通透的了解硬件伙伴的需求点和困难点,以及如何与生态伙伴协同”,钉钉音视频的生态负责人说:“所以说F2的研发成功是钉钉会议的一个里程碑,也并不为过。”

只不过,从产品的角度来看,F2的自研价值极大;而从战略的角度,F2可谓“出世即末代”,它不再是一款单品,而是在上线之时就被定义为一款“音视频能力的开放容器”。

这也意味着,钉钉选择了一条更高效、但也更硬核的打法——用类似竞争对手的策略,希望在正面战场上硬碰硬的开始一场对决。

4. 认证决定下限,赋能决定上限

钉钉会议所面临的是一个异常复杂的市场。

这个市场的特点是,硬件厂商大多会和不止一家会议服务提供商合作,兼容性越强,就越好卖;而这种背景下,软件平台的赋能越有效率、越有深度,就越容易占据优势。为此,钉钉提出了五种认证和五种赋能方式。

先推出认证体系,时隔一年再推出赋能体系,并不是一种巧合。

前面曾叙及,开放生态面临的问题是容易泥沙俱下,为了使用户的体验保证在一个水准之上,认证体系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认证体系决定了产品体验的下限,而赋能体系决定了产品创新的上限。

我们重点将分析钉钉在InfoComm大会上面向生态伙伴推出的音视频算法开放的新策略。

首先,这个能力的开放前提,是钉钉会议通过放弃自研,使自己处于更加中立的地位,让第三方伙伴有更强的创新动力,同时不与伙伴在硬件层面产生竞争。

而由于双方的策略都不设置排他属性,绝大多数的硬件厂商都可以选择同时接受两家及以上竞争企业的认证,这意味着市场将彻底进入“打群架”的状态。

但认证可以两家都去接受,赋能却未必能(不绝对),因为同一个硬件很难容纳两套软件逻辑,因而,最终决定胜负的,是谁能够给集成厂商带来更好的赋能和更多的利益。

在钉钉会议的赋能体系中,“算法被集成”是首要的路径,说来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将智能音频、智能导播、远场拾音等算法原子化后开放给伙伴。

现在在云会议市场中应用的算法,并不是普通的算法,所指的都是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中的音频算法或视频算法模型。

比如,就音频3A算法而言,就需要大量的噪音样本训练,来去除会议中的环境噪音和干扰音。再比如,在大型线下会议室里,需要解决每个发言人说话都能够被远端听到的问题,即便是相距10米。此外,还需要解决发言人在说话时被聚焦的问题,实时保持在画面C位。

运用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模型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如果信号处理的基础框架没有和AI做配合,即使是大参数模型来了也无从落地。

这也是为什么远程会议进入云原生阶段后,软件平台的价值快速超过了硬件平台,这是由“算法定义软件,软件定义服务”的必然逻辑决定的,也是钉钉赋能的底气。

以影石Insta360为例,这是一家全球全景相机市场第一的智能影像品牌,2022年开始涉足视频会议市场。

但是,虽然影石科技拥有深厚的视频技术积累,但在音频3A算法能力上却没有积累,也没有做过会议硬件。故此,影石提出希望获得钉钉F2上使用的音频算法、硬件工程化方案。

而钉钉果断开放了这些能力,使得影石在视频会议硬件终端领域的基础研发能力大幅度提升,具备了与F2机相当的远距离拾音、智能降噪和声源定位等能力,和钉钉也从早期的客户关系,成长为生态伙伴关系。

也并非所有的赋能都要从算法层面开始,例如在钉钉会议的rooms这种特定场景中,就可以将算法及能力打包在钉钉会议rooms内,通过软件形态向生态输出。例如,钉钉会议就和英特尔联合推出了的新一代智能化钉钉会议Windows Rooms,这种降维打击能力的获得,与钉钉开放软件能力和英特尔开放硬件能力上的彻底和通透,也关系密切。

而此前我们反复提及的钉钉F2,也大有用武之地。当初,F2选定高通平台后,钉钉会议的研发团队自我审视,认为由自己做核心智能模组并不经济,于是在高通的推荐下找到了创通联达。

其中,钉钉负责整机的定义和输出音视频算法,而创通联达则包下了模组的打造工作,最后,这一产品得以问世后,直接通过ODM的形式对外推出,获得大量的海外订单。

而双方开发的核心模组则直接成为另一种赋能方式,直接提供给许多需要嵌入模组能力的硬件企业,可以说,钉钉会议为F2流的每一滴汗水都没有被浪费。

可以说,由于钉钉会议非常及时的调整了策略,充分发挥了身段的柔软和赋能方式的多样化,使得其在生态建设、海外市场、渠道市场等方方面面都开始赢得主动,加之钉钉套件的用户规模和市场优势,使得其快速缩小了与腾讯会议在细分赛道的差距。

某种意义上,说是生态策略的改变才改变了钉钉会议的发展道路乃至命运,也并不为过。

结语: 会议市场的终局模式是什么?

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云会议市场是否存在终局模式?

事实上,作为一个资源、技术、能力、渠道都要求非常高的市场,目前云会议市场的集中度已经非常之高,基本形成了腾讯会议和钉钉会议的两强格局。

笔者认为,真正会影响到未来的终局模式的,一个是大模型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落地,另一个就是生态格局,而后者更为关键。

音视频算法的大模型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未来会议产品基础体验的天花板有多高,而生成式AI大模型则是在业务场景层的最大变量。

特别是基于生成式AI能力,钉钉会议推出的一系列AI功能,让会议的基本形态都开始发生变化:智能生成重点突出、章节清晰的会议纪要、用自然语言“指挥”会议系统、“以文生图”来为对话生成多样化的虚拟背景……这些都可以为企业用户带去更高效的开会体验,甚至已经在逐步变革人们的工作协作方式乃至组织形态。

在这一点上,钉钉会议无疑在生成式AI的落地突破上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而另一变量则是生态建设,生态建设将决定是否有足够多的用户参与催生基于新需求和新场景的创新;是否有足够多高价值数据的产生;是否有足够大的用户体量参与摊薄成本等等,这一切都需要生态伙伴的充分参与。所谓的五种认证和五种赋能,本质上还是想把生态做大,而前提是,只有先让生态硬件厂商找到新的生意、拓展到新的市场,才能收获生态带来的回报。

因此,会议市场的终局模式之战,即是AI大模型等前沿技术的落地之战,也是生态建设之间的终极PK。

       原文标题 : 云会议们开始打群架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云计算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