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全球增长失速,云服务厂商内卷难盈利,数智化路向何方?

2022-11-11 09:54
奇偶派
关注

近些年来,国内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并且辐射到了各行各业。在5G、物联网等数字经济核心技术应用的助推下,AI、智能驾驶、元宇宙等新场景新需求层出不穷,数据流量正处于爆发式增长阶段。作为最主流的解决方案,云服务、云服务的需求随之加速增长。

除市场利好外,政策端也暖风不断,将云服务列为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实施上云用云行动,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云服务作为数字技术发展和服务模式创新的集中体现,仍将在未来数年内处于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并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然而,云服务发展至今已有多年历史,早已不再是那个可以无脑追捧、疯狂扩张的行业,反而在发展的机遇中隐藏着重重困难,无论对先行者还是后来者,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从全球云服务市场发展状况入手,讨论了近年来我国云服务行业发展特点与行业困局所在,最后对三家国内云商龙头进行分析,展现云服务行业发展现状。

全球云服务增长失速

2021年全球云服务市场有所回暖,但未来情况不容乐观。

2021年,随着经济回暖,全球云服务市场所受影响逐步减弱,至2021年已基本恢复到疫情前增长水平。根据Gartner统计,2021年以IaaS、PaaS、SaaS为代表的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3307亿美元,增速32.5%。

从2021年数据来看,全球云服务市场增速已实现触底反弹,但2022年的状况又给了云服务企业沉重的一击,云服务行业的萎靡从行业龙头身上便可窥知一二。

作为世界云服务的龙头企业,亚马逊与微软两家公司云业务线的经营业绩状况代表着整个行业的走势。

云服务作为亚马逊重要的利润来源,2022年Q3营收205.38亿美元,贡献了54.03亿美元的营业利润,保持了连续33个季度环比增长。

不过,尽管仍在增长,但增速已大幅下滑。2022 Q3同比仅增长27.5%,据了解,这是亚马逊云服务业务自从2014年以来最低增速。而除了营收增速创出新低之外,盈利质量也令人堪忧,在营收持续增长的背景下,三季度营业利润不增反降,仅为54.03亿美元,较上一季度的57.15亿美元也有下滑。

并非只有亚马逊一家感受到了寒意。此前不久,微软也公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微软云服务业务虽然表现十分坚挺,相关收入达207亿美元,但Azure云服务服务收入增速却放缓至35%(去年同期为50%),季度增长创下五年来的新低。除此之外,微软还提出了警告,Azure下一季度增速将再减缓5个百分点。

据Canalys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达631亿美元,同比增长138亿美元,年增长28%,这也是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的年增长率首次跌破30%。

多年来,云服务作为最可靠增长来源之一,可谓是大科技公司的“摇钱树”、“防火墙”,疫情期间的云办公、云课堂等一系列上云操作更是加速了这一业务发展。但伴随着渗透率的提升与经济的持续走弱,许多大客户选择削减云和数据中心的支出,云大厂相关业务的增速都创下近几年里的新低。也意味着行业寒冬仍未过去,未来只会更加艰难。

国内云服务多层多模态多梯队前进

近年来,我国政府、企业高度重视云服务产业发展,并在政策标准、产业布局、部署模式、行业应用等方面形成一些中国特色。

一是政策指引转向深度上云用云,标准建设拓展至新技术应用。

政策层面,国务院、工信部发布多项政策促进企业深度上云用云。2021年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实施上云用云行动,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22年4月,工信部启动《企业上云用云实施指南(2022)》编制工作,持续深化企业上云行动,进一步提升应用云服务的能力和效果,推动企业高质量上云用云。

标准层面,经过多年发展,云服务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涵盖了云服务框架和术语、技术和架构、软件和服务、安全和开源、运维和运营等多个领域。同时,云服务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制定工作有序推进。

二是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城市间发展分层、分化严重,布局发展从东部向中西部逐步扩散。

当前,我国云服务产业已形成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三大热点区域。这一特征和我国经济区域分布高度重合,经济发展水平与云服务产业活跃程度彼此促进、相辅相成。

同时,城市维度的云服务发展水平分层、分化现象明显,并在数量上呈“金字塔”型布局:云服务一线城市数量少且发展水平遥遥领先;云服务二线城市与一线城市差距显著但正在加速追赶;数量众多的中国城市仍未充分享受到云服务红利,共同组成云服务中低线城市。

随着2022年2月“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云服务将成为“东数西算”中算力的关键载体与主要服务形式。在多重因素刺激下,中西部正在加大云服务领域的投入,云服务产业加速“下沉”,区域间的“数字鸿沟”预计将会进一步缩小。

三是市场需求持续更迭,多种部署模式并存发展。

随着企业上云程度持续加深,用户在服务形态、平台性能、数据安全、建设成本等方面的需求层出不穷。由此,在原有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的基础上,市场又催生出分布式云、专有云、托管云等新型部署模式。

分布式云,企业可依托分布式云,按需租用不同物理位置的云服务,将近场应用部署于边缘云,资源消耗较大的主应用和管理平台部署于中心云,既满足边缘节点需求,又能满足大规模计算要求,获取无处不在的算力服务。

专有云,企业可采用专有云,通过隔离公有云服务商一系列的软硬件资源,定向为自己所用,从而获得比公有云更好的隔离性,比私有云更好的灵活性。在满足企业业务资源灵活性的需求以及更高的数据安全要求的同时,同时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运维成本。

四是行业应用水平参差不齐,阶梯状发展特点明显。

我国云服务应用已从互联网拓展至政务、金融、工业、医疗、交通等传统行业,

但各行业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应用深度呈现阶梯状分布。

位于第一梯队的互联网和信息服务业已基本实现云服务的深化应用。这些行业基于自身具备 IT 属性的先天优势,充分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与云原生能力融合,提升企业业务智能化水平。

位于第二梯队的金融、政务、交通等行业云化改造能力持续加深。以金融行业为例,普遍采用容器、微服务、中间件等云原生技术进行底层架构的云化升级,构建敏捷高效的研发运维体系,加大云原生应用重构能力的力度。

位于第三梯队的能源、医疗、工业等行业的核心系统云化改造程度有待提升。上述行业云化改造主要针对非核心系统开展。如医疗行业的云化改造主要针对信息及门户系统、档案及医事服务等系统,通常采用专有云或混合云部署,并未实现核心业务上云,改造程度有待提升。

1  2  3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云计算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