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科达陆吉良:行业"管多控少" 交通AI化是大势所趋

2018-01-16 15:36
来源: 企业网

AI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

“智能交通AI化是大趋势,客户实际需求就是最好证明。”对于智能交通全面AI化,陆吉良肯定地说。

陆吉良坦承,如今交警最头疼的事是如何更好地维持交通秩序。之所以电警在国内有这么大的需求,是因为配置功能不到位,很多违法行为都得不到有效控制,而这些违法行为直接影响到交通的畅通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主要的问题是信息采集不完整,从交警角度来说,他们只要得到一个完整、实时的信息,交警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日常的百分之八九十的工作量都可以解决;另外这些信息的获取甚至对于未来交通政策法规的出台都具参考意义。

再者,由于国家智慧城市、平安城市的提出及建设,政府对相关产品及方案的需求越来越大。包括深度学习等技术的成熟也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很多行业难题。比如说在识别率这块,在模拟摄像机的时代只能达到百分之六七十,再往后到了数字时代达到百分之八九十,而随着深度学习的全面应用,现在能达到95%以上。

陆吉良坦称,技术的发展能够带来智能化的全面提升,这也大大提升了公安、交警的破案时间,对于推进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随后,陆吉良还向雷锋网介绍了科达最新发布的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一体化智能卡口/电警单元。对于此新品,陆吉良解释说,首先,它采用了深度学习技术,有很强的适用性,在识别车辆特征及违法行为时准确率有很大提升;其次,采用了一体化设计,在一台设备中集成了抓拍、识别、处理、存储、上传等功能,不需要再配主机设备,安装部署非常方便,成本低的前提下,稳定性也有非常大的提升;再者,它还做到了免维护设计,通过定制护罩实现了更高的防护等级(IP68),能够适应恶劣的环境。

布局智能交通领域注意哪些点

而对于如何在智能交通领域走得更加“顺风顺水”,陆吉良也谈到了他自己的一点看法。

陆吉良感叹说,其实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发展还是比较“畸形”的。从整个交通行业的角度来看,我国20年前的交通现状要比现在糟糕得多,如今正在逐步好转。随着相关设备布局的点越来越多,除了应用在交通领域,逐步产生了另外一个应用:生活中的一些刑事案件都会从智能交通的配置设备中提取到破案线索。所以很多城市在充分布局智能交通后才会反过来去做安防的布局,包括卡口之类。因此,他认为,应该是从智能交通逐步发展到智慧城市,可以说智能交通行业是最能考验企业技术积累及眼界的一个领域,经受这个行业“磨练”的企业更能做出紧贴用户需求的产品。

另外,智能交通领域规模巨大、从业企业众多,竞争异常激烈。通用市场的竞争肯定会聚焦于品牌、渠道、性价比,因此,只有具备深刻的行业认知和全面的产品体系以及深厚的技术积累才能在众多厂商中被发现。因此,创业公司在前期应该静下心来,专注在某个擅长的细分领域深耕。

包括传统安防企业也是一样,如果还是以集成为主,弄一些简单的平台,长期以往,越到后面越难办。未来想要获得长足进步,一定要朝着大数据和智能化这两个方向发展。

再者,之前谈到的很多包括侧方位停车、违停抓拍等现在已都可以实现,未来可以关注电警功能的外延,包括针对视频流中的车流量自动作出反应,比如改变红绿灯周期等等。陆吉良认为,现在从事智能交通的企业虽然多,但大多数都还停留在“管”的阶段,做到“控”的阶段还很少。

小结

据statista统计,目前我国每千人配备的摄像头数量为27台,仅仅相当于美国的21%。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与社会转型并行阶段,社会流动性大、中上阶层人口膨胀,随着社会治安防范复杂度不断提高,预计未来用于维护公共安全的投资还有足够大的发展空间。

另外前端产品的市场规模也在持续增长。一方面前端监控摄像机的部署密度逐步增加;另一方面原已部署的大规模标清设备的替换也将为监控行业带来新的增量。在此背景下,AI在产业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重研发、重应用、重服务的厂商将会在第三波“智能化”浪潮中迎来机会。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云计算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